日子平稳地过了几天,直到七月十日这一天。
随着关外大建计划开始全面推行,一股移民潮和建设热潮开始出现。
原本在关外被靖难救国军占领了封地的勋贵们意识到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重新拿回封地的可能。
大量对此极为不满的勋贵们开始向帝都聚集,准备与内阁抗争。
这一派以皇族勋贵为主,并包含大量的八旗勋贵。
另外,在政治改革大规模进行的背景下,大量的勋贵阶层被剥夺了权力,无论是行政权,财政权还是军权。
除了确实有能力或干实事的少数人得以留任或改任,其他尸位素餐的官员全部被发放了退休金,勒令退休,部分贪污严重的官员更是被移交给法院处理。
他们的不满同样极其强烈。
这一派以八旗勋贵为主,同样也代表着皇室的门面。
另一边,帝国八大总督,各省巡抚几乎全部都是汉人,内阁中除了在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恭亲王奕?外同样全部为汉人。
并且改革开始以来,几乎全部满人勋贵都被排除在新机构下属官员的候选名单外,这使得时代在帝都混的那些勋贵们愈发对新政不满。
无论是帝党,开明官员,守旧派,清流派,洋务派等等各个派系的满族勋贵都对摄政王内阁极为不满。
除了皇帝一直未表态外,无论是旁支的皇室,还是皇室的外戚,就连八大铁帽子王都私下求见奕?,希望至少能够给皇室和八旗的勋贵们留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来。
只有年幼的醇亲王载沣没有牵涉其中。
而奕?可是左右为难。
皇室和八旗的勋贵都是个什么德行,奕?再清楚不过了。
哪怕每位铁帽子王都有奕?一半的能耐,也不至于被皇太后把持了几十年的朝政。
其他勋贵们就更不必说了,收了钱能办事的都算是道德高尚,能力出众的。
可是偏偏这群人的手中还掌握着不少帝国两百多年积攒下来的底蕴,一旦闹起来,还真不好处理。
奕?只能采取一个拖字诀,再向秦牧汇报。
对此,秦牧大笔一挥,驳回了勋贵们的主张。
\"恭亲王,这么说来,恐怕私下向你请求过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秦牧沉声道。
奕?不敢隐瞒,将八大铁帽子王都来求情的事情和盘托出。
听完后,秦牧笑道:“恭亲王,看来有件事你要当心了。”
奕?一惊,忙问:“摄政王何意?”
秦牧叹息一声道:“恭亲王,你知道吗?我曾经想过,若是有一天,你死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奕?默然,片刻后才答:“摄政王,您的考虑很有必要,臣这把老骨头没几年就快要到头了。”
\"你是连接内阁与皇族的纽带,如果你没了皇族勋贵们的手就再没有伸进行政系统的可能,届时,你猜他们会怎么做。\"
奕?脸色一白,急切道:“摄政王......”
秦牧打断他的话道:“你先别慌,我既然提醒了你,自然不是让你现在就下台。”
奕?这才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慢慢软了下来。
秦牧
第53章 勋贵反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