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各方第一次走上了谈判桌,第一次和谈在奥匈帝国国都维也纳召开。
即使巴尔干同盟加起来可能都不是奥匈帝国的对手,但他们的背后可是站着一个庞大的沙俄。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提出的和平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点:
\"原属奥斯曼的马其顿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及希腊瓜分。
塞萨洛尼基则被并入希腊。
阿尔巴尼亚必须独立。\"
这三点既让巴尔干同盟得到了一定的利益,又阻止了塞尔维亚的做大,为奥匈帝国向巴尔干地区扩张造成阻碍。
若是放在以前,塞尔维亚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这个结果。
但是现在不同了,巴尔干同盟的背后有着沙俄的直接支持,塞尔维亚更是额外得到了帝国的援助。
于是,塞尔维亚王国亚历山大一世坚决表示不接受,塞尔维亚将要建立一个含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阿尔巴尼亚等地区在内的大南斯拉夫王国,而不甘屈居于塞尔维亚与部分马其顿地区。
对于这样的要求,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表示绝对不可能。
第一次谈判很快就谈崩了。
四月中旬,巴尔干同盟继续攻击,多次击败奥斯曼军队,待到四月下旬之时,同盟军距离伊斯坦布尔已经只有几十公里了!
德意志国皇帝威廉二世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一齐出面,再度向巴尔干同盟施压,要求举行和谈。
第二次和谈在德意志国国都柏林召开。
威廉二世退了一步,允许塞尔维亚吞并阿尔巴尼亚,但作为交换,同时奥匈帝国将吞并波斯尼亚。
一八七八年,议定巴尔干秩序的柏林会议上,为了限制保加利亚,属于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地区被奥匈帝国托管。
如果奥匈帝国吞并了这块地区,在巴尔干地区也能够寻找到与巴尔干同盟之间的平衡。
威廉二世威胁道:\"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德意志国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限定时间内达成共识,那么德意志国与奥匈帝国将会付诸武力。\"
收到这般威胁的亚历山大一世沉默了,两大强国的威胁让他产生了动摇。
如果按照德意志国的条件执行,塞尔维亚的诉求也能够被满足大半。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来自帝国的第二批武器运到了。
这批武器足够武装塞尔维亚的上万军队。
他再度回想起了半年前的那个约定,牙一咬,心一横,向威廉二世说道:\"不取得最终的胜利,塞尔维亚绝不会停下脚步!\"
于是,第二次和谈也破裂了。
对于沙俄来说,如果能够在巴尔干地区建立起一个忠诚于沙俄的大南斯拉夫王国,那么即使是面对德意志国与奥匈帝国,沙俄也不会怕。
五月初,联军攻入伊斯坦布尔,彻底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赶出了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迁都安卡拉后与巴尔干同盟议和。
希腊和保加利亚瓜分了色雷斯。<
第106章 一战爆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