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社了,以至于伊朗这并不算纯粹的起义就让第二国际大为振奋。
      甚至许多军官速成班还没毕业的同志在干涉军围攻德黑兰之际都喊着去帮助伊朗的口号。
      如今秦牧决定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倒是正合他们的意思。
      不过在最终决定上,这个组织还是暂时被秦牧定为了经济合作组织,旨在建立组织内各国经济上的深度合作交流。
      场面话是这么说,这个组织的目的还是军事与政治上的联合。
      七月二十日中午,伊朗统领赶赴帝都,与秦牧签署了《帝国公约》,宣告了帝国公约组织的正式成立。
      帝国与伊朗为创始国,后续只同意类似政体的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
      紧接着,倭国统领片山潜也递交了申请,请求加入帝国公约组织,并于七月二十二日得以通过。
      当帝国公约迎来它的黎明之际,世界将为之颤抖。
      第四个被吸纳如帝国公约的国家,秦牧选择了土耳其。
      当然现在还应该叫奥斯曼帝国,不过剩不下多少时间了。
      随着伊本·沙特起兵,在阿拉伯半岛上攻城略地,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派兵前来镇压,以至于三面受敌。
      西有巴尔干同盟隔着土耳其海峡不断尝试快过海峡登陆小亚细亚半岛。
      北有沙越过高加索山区暴揍奥斯曼主力军。
      南有伊本·沙特纵横阿拉伯半岛。
      这倒是颇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而且以奥斯曼帝国如今的实力,哪个方向上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若不懂德奥的援军挡住了巴尔干同盟和沙俄的脚步,奥斯曼帝国恐怕已经彻底完蛋了。
      对于这种情况,秦牧当然要为之添上一把火。
      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所面临的威胁更甚一战,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甚至下令把尚未毕业的军校生也拉上战场,这一命令甚至逐渐延伸到了军事预备学校。
      而在军事预备学校中,有一位后世鼎鼎大名的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阿塔图尔克意味土耳其人之父,是一九三四年土耳其国会授予他的,所以现在他名字还是穆斯塔法·凯末尔。
      对于年仅十六岁的凯末尔来说,上战场大概是一件地狱般的体验。
      在于德奥联军并肩作战,打退了沙俄的一次进攻后,凯末尔意识到,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也就在这时,天网的特工找到了他,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听没听说过国际援助和自由贸易?\"
      \"翻译翻译,什么tmd叫tmd国际援助和自由贸易!\"
      \"没听说过不要紧,你很快就会听说了。\"
      于是伊朗新生政权独立,帝国施压迫使沙俄与不列颠干涉军撤退以及帝国公约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凯末尔耳朵中。
      \"啊,大哥,原来这叫国际援助和自由贸易啊!\"凯末尔恍然大悟。

第199章 帝国公约组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