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米国与帝国公约组织的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化。
对于米国人的文化渗透,秦牧同样动用宣传机器予以坚决反制。
舆论战是和平年代的战场,也将是冷战中的主要武器,所以秦牧对此也是极其重视。
只不过除了舆论战外,西奥多·罗斯福也从没有将威廉·麦金莱在任期间制定的《奇袭珍珠港》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绝密作战方案丢进垃圾桶里面,而是仔细保存,并授权相关专家,加以完善。
七月三十日,自米国放弃对秘鲁的入侵后的又一个好消息从欧洲传来——不列颠社民联盟军队同国际纵队一起,取得了伦敦战役的胜利!
唯一的坏消息大概是不列颠王室在伦敦陷落之前就乘上了皇家客轮,在皇家海军的保护之下逃之夭夭了。
根据多方情报的对比,最终可以得出结论,不列颠王室此番逃去的地方,正是加拿大自治领,渥太华。
伦敦战役的开展还要从南安普顿防守战的结束说起。
在南安普顿打败前来围剿的王家军队之后,社民联盟并没有忙于反击,追求速胜。
他们在海因德曼的领导在大不列颠岛南部发展势力先积蓄力量,发动工人起来反抗王室的压迫。
随着不列颠联盟的控制区域越来越大,控制区内的工人与农民们也逐渐得认识到,社民联盟是真正为他们争取权利的,相比之下,王室和内阁给予他们的小恩小惠就像是一个敷衍了事的笑话。
经过西班牙内战历练的国际纵队在也是经验丰富,可以协助社民联盟建立属于不列颠联盟的正规军队。
同时,帝国公约组织派出的军事顾问,教官等以贸易代表团的名义前往南安普顿为不列颠联盟提供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趁着王家军队从平时状态全面转入战时状态之时,海因德曼也在领导着不列颠联盟的建军工作。
起义时的工人民兵和工会志愿者们都被整编起来,按照具体的军队规章进行筛选。
符合条件的进行整编训练,不符合条件地则回到工厂之中,为战争生产物资。
大不列颠岛上有着不少自产和进口的军工生产设备,庞大的殖民地提供的体量能够维持三四百万的军队。
即使是非洲殖民地已经失去了大半,但是凭借着天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地区,仍然足以支撑三百万左右的军队。
如果王室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社民联盟,那么绝对有两到三百万的军队能够拉出来和他们大战一场。
这也是海因德曼所担心的问题。
不列颠国王室的统治根深蒂固,即使是到了一百多年后,王室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但仍然是不列颠国的象征。
这导致多数人不愿意跟着社民联盟推翻王室。
对此,海因德曼采取了摸着帝国过河的手段,效仿秦牧雷厉风行的手段,直接将保王党物理消灭,让他们再也说不出话来。
同时,抓住宣传机器这一关键点,经常性地对不列颠人民发表演讲宣传社民联盟的观念,通过报纸向全民揭露王室统治的腐朽与内阁的本质,
第270章 不列颠局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