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随着冷战局势迎来了新的高潮,苏俄在德意志国的外交努力随之遭到严重打击。
      本来威廉二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克鲁普斯卡娅说服,苏俄以割让大片土地的条件换取同盟国不再支持沙俄白卫军。
      然而天不遂人愿,铁幕演说发表后的没几天,德意志国就驱逐了苏俄的外交代表并公然宣称白卫军政权为沙俄正统政权。
      在同盟国的支持下,白卫军各个军阀头子在莫斯科召开了一场大会,宣布成立新俄国,并选举布鲁西洛夫为统领,埃弗特为副统领。
      权力主要集中在埃弗特手中,布鲁西洛夫在莫斯科战役之后损失巨大,已经没有实力同埃弗特争权,只是由于其名望更大才会被推举到这个位子上。
      新俄国成立几日后,在九月二十日,布鲁西洛夫向同盟国方面递交申请并被迅速接纳,成为了同盟国的一员。
      眼看着同盟国随时可能会下场镇压苏俄,秦牧出手了。
      九月二十一日,帝国代表向国联大会递交了勒令苏俄与新俄国双方立即停会的提案并得到了多数的支持。
      但德意志国表示了拒绝,将该提案捅到安全理事会上并对其一票否决。
      这就已经是摆明了要干掉苏俄,玉皇大帝都拦不住,威廉二世说的!
      威廉二世摆明了挑战帝国公约组织的权威,一旦苏俄被打败,那么帝国公约组织的威望将一落千丈。
      秦牧没指望那份提案能被同盟国接受,只是为了表明帝国的立场。
      待同盟国集结军事力量,准备进攻苏俄时,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和开罗条约组织都动了起来。
      巴尔干各国军队开始集结,向奥匈边境靠近,阿拉伯各国也纷纷开始动员,向中非地区集结,矛头直指德意志国的中非总督辖区。
      一旦同盟国大军向俄国境内集结,两大军事同盟就会趁机进攻同盟国以夺取他们的核心利益。
      这两个军事同盟都算不上是十分强大,敢于和同盟国当面锣对面鼓地对抗,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支持。
      当帝国海军第四舰队从巴利阿里群岛出发,在第勒尼安海和亚里亚德海巡航后到希腊雅典港口停泊之后,同盟国方面已经可以确定,秦牧必然在背后支持这两个军事同盟背刺同盟国。
      同盟国内部商议以后,认为绝对不能让步,威廉二世遂下令德意志国公海舰队与意大利海军在罗马外海汇合,进军希腊,在爱琴海与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对峙,并武力震慑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
      同时,德意志国中非驻军和不列颠国南非驻军通通动员起来,向中非北部集结,与开罗条约组织对峙。
      这一波的对抗,同盟国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武力虽然不足以正面对抗帝国公约组织,但是凭借巴尔干国家和阿拉伯人这些盲流还不够格拆同盟国的台。
      面对着同盟国的针锋相对,
      九月二十六日,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与帝国军火贸易公司签署合同,购买了足足一百套地对地导弹并部署在罗马尼亚和大南斯拉夫王国与奥匈

第281章 俄国危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