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世昌计划制定的同时,伍廷芳在考察完毕后离开了苏俄,乘飞机前往了不列颠联盟国都——伦敦。
不列颠联盟的形势相对于苏俄来说就要乐观许多。
王家军队在这几个月内不断地与不列颠联盟军队爆发会战,使尽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的武器装备,但胜果寥寥,反而丢失大片领土,损兵折将。
伦敦战役后最先爆发的是牛津会战,不列颠联盟主动进攻。
不列颠王室派遣爱德华王子亲自指挥作战,以三十万王家军队对抗不列颠联盟十九万大军。
双方激战数日,空战更是一刻不停。
最终在黎元洪率领的国际纵队的猛攻之下,王家军队防线逐步崩溃,最终丢掉牛津。
爱德华王子化装跑路,竟让他成功地跑出了包围圈。
若是他再晚走一步,可能这位后世的爱德华七世就要成为不列颠联盟的阶下囚,与西班牙王室,沙俄皇室一起到辛劳与汗水中寻求救赎去了。
牛津会战后不久,王家军队向剑桥方向集结,意图反攻伦敦,将东部地区的敌军全部包围歼灭。
海因德曼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立即下令前线部队在牛津集结,准备发动剑桥战役,拿下剑桥,吃掉王家军队的这支主力。
作战计划部署下去之后,黎元洪率领国际纵队为先锋从牛津出发,猛攻剑桥北部的彼得伯勒。
彼得伯勒守军完全没想到不列颠联盟会进攻这里,没有任何作战准备,猝不及防之下被迅速击溃,彼得伯勒被攻占。
不列颠联盟集中十五万主力军在牛津至彼得伯勒之间构筑防线,将王家军队主力合围在了剑桥及其东部地区。
王家军队一瞬间就从绝对的优势陷入绝境。
三十多万王家军队在剑桥集结,结果一下子全都进了包围圈里。
北方的王家军队援军迅速从诺丁汉,考文垂等地出发,攻击彼得伯勒。
同时,被包围王家军队也集结力量,同援军一同夹击彼得伯勒。
但是钉在这里的是黎元洪指挥的国际纵队,一支摩托化部队。
在国际纵队志愿航空队取得制空权之后,王家军队的攻击就失去了任何的威胁,多日攻击未见成效,被困的王家军队只能选择走海路逃离,如同后世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
但是不列颠联盟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由于战线推进牛津到彼得伯勒一线,西侧在巴斯地区应对威尔士地区敌军的军队得以抽身出来,会同伦敦一线的守军,共约十六万人从南方对剑桥发动了多点突击。
北部的国际纵队也抽出一个师,配合部分不列颠联盟军队一起,策应南方的进攻。
一时间,被困的王家军队多点受击,首尾不得兼顾,迅速被分割包围。
最终只有靠近海岸一线的王家军队,约五万人得以逃出生天,二十五万余王家军队被歼灭,仅仅是俘虏就有近二十万人。
剑桥战役给王
第292章 不列颠三大战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