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府书房内,朱棣阴沉着脸,把手中的小纸条递给道衍等人,“都看看吧,增寿从应天加急递回来的消息”。
      徐增寿,魏国公徐达第四子,此人本就是朱棣的小舅子,又在洪武二十三年跟着朱棣出征蒙古乃而不花部,从此变成了朱棣的铁杆迷弟和京师里的内应。这次的消息就是他多方打探,快马发过来的。
      道衍和尚、朱能、邱福、张玉、朱高炽等人看完了纸条上的内容,都是一脸凝重的表情。
      纸条上赫然写着,建文帝朱允?桑?鞣??馊粘悖?延肫胩?⒒谱映蔚热松潭ǎ?衲昙绦?邢鞒??踔?撸??毡慊嵯路⑹ブ迹??笾罘?醪坏媒谥莆奈淅羰浚?⒁?蟛糠址?跏雷咏?┒潦椤
      “瞧瞧,咱们应天城里的那位小爷想的多么周到,亲王不能节制文武吏士,就相当于困住了孤的手脚。到时候这沿边诸卫孤再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北平城里的那些文官这些年也早就换了个七七八八,根本不是和咱们一条心。如果孤真的起兵,只能凭王府这八百护军,他再调动几十万朝廷大军,就能像碾蚂蚁一样把孤按死在这北平城下”。
      “何况,还要调部分藩王世子进宫读书,哪能少的了孤的儿子?孤的儿子今年都二十岁了,儿子都生了,该读的书早读完了,还入宫读什么书?他是要把孤的儿子掌握在眼皮子底下,等到将来收拾我这个叔叔的时候,用高炽当人质,让我不敢轻举妄动,束手就擒!”
      说到这里,朱棣怒极反笑。“瞅瞅孤这大侄子,在老爷子跟前装的比谁都宽仁慈厚,现在算计起他亲叔叔们,小算盘打的比谁都精,用的计谋一条比一条狠辣!”
      “王爷”,道衍和尚终于开口了,“皇上自登基以来,意属休武罢兵,与民生息,故多亲近文人,疏远武将,连年号都是用的‘建文二字。如今新朝甫定,皇上要推行新政,最需要的就是大权独揽,政令归一,如此这般,方能集中国力、调动资源,让新政落到实处。此事最大的阻碍,就是各地藩王,一是藩王能够节制藩国文武吏士,若是藩王不想推行新政,完全能让政令出不了应天的皇宫;二是藩王手握重兵,王爷您作为诸王之长,更是能够节制沿边兵马,光是养兵之资,每年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何况全国精锐之兵,多在九大塞王之手,若是起了异心,他如何能够应对?故此藩王尾大不掉,就成了他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道衍和尚顿了顿,继续娓娓道来:“现在的这两条计策,都是阳谋,我们没办法也不能反抗,否则一定会落人口实,落入建文帝挖好的陷阱。”
      “那就跟他拼了,别的不说,我燕藩这历经战火厮杀的将士,怎地不比他建文手底下的少爷兵强?到时候我当前锋,定杀得他建文小儿哭爹喊娘!”一旁的邱福大能束手就擒了。”
      “所以我们现在第一要务就是示弱!建文要王子进京读书,我们

第3章 将计就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