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共同的敌人嘛,比其他所有理由都好使。
这一次法苏联军大败盎军不久后,法王盎王双双归西,战局经过一段停滞后,胜利又向盎格兰德倾斜。
1424年,盎格兰德与勃艮第联军又打败了法苏联军,甚至全歼了苏格兰援军部队。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勃艮第,也是法朗西的一个公国。境遇与跑到盎国当国王的诺曼底公爵差不多,也被想钱想疯了的法王惦记着。
所以呢,既然法朗西能找到盎格兰德世仇苏格兰当援军,那么盎格兰德也自然能找个讨厌法王的盟友。
总之,这一次大战之后,法朗西的情况已然岌岌可危,说是随时面临灭国也不算危言耸听。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只有女人矮子和外国人能救法朗西。
虽说这与法式军礼类似,玩笑居多,但也不得不说,这其中提到的几位,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429年,盎军与法王太子派在奥尔良地区陷入僵持,但时人普遍认为,盎军的最终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法方是王太子而不是法王?还记得之前说的,盎王胜利后在1420年逼迫法王承认自己的继承地位么?就是因为这个。
按照那个协议,前法王死了,就应该是盎王继任新法王。但想也知道这不可能,一个国家的财富怎么可能靠一张废纸就拱手让人?
但是,这时的两国又要受教廷辖制。
还记否,他们都是日耳曼蛮族鸠占鹊巢了罗马地盘,骨子里非常希望洗白自己,想让自己成为“罗马人”那种文明人。
而此时,掌握罗马文明之光解释权乃至控制权的,是教廷。
所以,在教廷辖制下,法与盎即便打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在一些程序上,还得遵守教廷立下的规矩。
所以法方那位,还只能是王太子。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
在1429年2月份,一位盎格兰德贵族率队由巴黎往奥尔良送一批物资途中,遭遇法苏联军袭击。
法苏一方有4000人,包括法重装骑兵和苏格兰地面部队。另一边的盎国小贵族只有500长弓手,和1000巴黎民兵。
嘿嘿,发现了么,巴黎民兵……
而后,因为民兵的顽强奋战,这支运输小队居然在只损失4人情况下顺利突围。
当然了,那些物资估计也为此出了不少力。
不过让这些盎国贵族们最亢奋的,是巴黎民兵们表现出来的“英勇和忠诚”。
以至于盎国指挥官亲自在巴黎举行了感恩仪式,或者说表彰大会。
唉,在巴黎附近一直闲逛的路远亲自见证了这场说闹剧好像不太好,但怎么都让人觉得怪怪的事件。
要说X奸哪国都有,但是像某国这样,帮自己名义上国王时就是一团散沙,成了伪军后就英勇无畏的所谓“民兵”,那是真不多见。
但貌似这原法兰克王国分出的三个国家地盘上,经常出现。
想了很久,路远也只能想出一个合理解释,这里的贵族,与这里的平民,从最初就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就连种族都不一致,又怎么可能彼此交心?
第815章 英勇无畏巴黎民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