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成了宫里御膳房的首席大厨……
老钱家沾了太祖的光,在晋城经营起了饭庄生意,生意越做越大,财富越积越多,但钱家除了开饭庄,却从不插手别的生意!据说也是那太祖留下的家训。
世人皆道那老祖宗太过谨慎,自己当年是一个敢闯敢干的勇敢儿郎,能不惧艰难险阻展开拳脚闯出一番事业,却让后代子孙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无论世人如何揣测,钱家虽然在其他行业没有任何业绩,但在饭庄这行里,却没有任何一家能和他们一较高下。
他家饭庄里,不但具备鲁,粤,川,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的顶级厨师,而且就是那跑堂的小二都需要精挑细选,然后让老师傅带半个月才能单独跑堂接单。
这回宋老夫人寿辰,郑家接管了酒席事务,原本郑逍就是晋城的大盐商,不但和府台宋大人交往甚密,就是和那远在京城的盐运史宋大人都有不错的交情。所以这回宋老夫人的寿宴,郑逍甚为重视,就连菜单都要亲自过问。
还特意花了重金买通了宋府的厨娘,打听到了宋老夫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原来这宋老夫人是江浙人士,喜欢吃海鲜水货,但晋城虽然河多湖多,正宗的海鲜却不常见,偶尔有,也是干货,所以郑逍就决定给宋老夫人办个体体面面的海鲜宴。
海鲜这东西,在内陆还算是个稀罕东西,在沿海地区就和内陆的青白小菜一个样。倒不是内陆舌头贱,品不出个好歹,实在是这古代食品保鲜技术很悲催,海鲜又是高蛋白易腐,败的,所以除了沿海地带海鲜想贩到内地无外乎腌制、干制两种手段,还有一种就是冬天打上来,然后浇上水冻起来(红楼里就有贾府的农庄过年,这么给贾府送海鲜)。
前两种俗称臭鱼烂虾,吃起来太掉价,后一种太奢侈属于为大富之家的特权。这郑逍为了把这寿宴办得风风光光,可谓下足了心思,早在半月前,就在江浙沿海一带预定好了大批水产海鲜。大到龙虾,象拔蚌,帝王蟹,鲍鱼,东星斑,苏眉,小到螺类,贝类他都一一过问。
还考虑到或许有些人吃不惯海鲜,又特意从吐蕃购买了牦牛肉和藏香猪。这手笔就连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县主都咋舌,还对身边的人夸赞这郑三爷是个了不的的人物,既能挣钱也能花钱,而且每一两银子都花在实处,若真能搭上宋家这条船,那郑家的生意就可以顺利的进入京城了。到时候,郑家那个小举人在仕途上可就真的如虎添翼了。
那县主的贴身丫鬟玳瑁,看着自家主子那一脸桃红,双目怀春的样子,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那郑三爷就真有那么好,至于让一个堂堂县主念念不忘,看到那千年寒冰脸,就让人胆颤!而且半点怜香惜玉之心都没有,明明知道县主对他有意,却一次次视而不见,谁知道她们这傻县主,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对那郑逍更加痴迷!
第二十章 钱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