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4章 决议迁都,董卓霸气怒怼黄杨![1/2页]

大军师联盟 恒安德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鲁阳大营。
      刘辨军。
      中军,大帐。
      沙盘前,刘辨等人围聚在一起。
      对于董卓临阵换将的事情,着实杀了众人个措手不及。
      虽然,孙坚不屑于胡轸、徐荣,但毕竟是刘辨做主,他只能静候最终的结果。
      “报~~~”
      不知过了多久。
      帐外忽然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众人抬眸望去。
      但见,军司马邓芝疾步赶来,神情肃穆,欠身拱手道:“殿下,打探清楚了。”
      刘辨当即摆手,示意邓芝在沙盘上重新布置:“徐荣如今是何布局?”
      历史上,梁东之战的描述比较简单,没有具体到如何对局,只是记录其大致时间,与战斗结果而已,实际上的参考价值不大。
      而今,胡轸与徐荣换防,更是打乱了刘辨原本的进攻节奏,虽说不应该小觑任何对手,但徐荣与胡轸性格迥异,自然在布局上会做出调整。
      小心驶得万年船。
      是以,刘辨才会派出邓芝,打探最新的情况。
      邓芝从旁拾起红蓝小旗,将沙盘上的旗帜挨个拔下,按照最新的布阵插下小旗:“幸亏殿下谨慎,否则这一战咱们一定会吃亏。”
      呼~~~
      当邓芝按照最新布阵插完小旗后,暗暗松了口气:“诸位将军,广城关在行政上属于梁县地界,位于关城之东的县城相距不足十里。”
      “末将仔细核查过了,徐荣的主力依旧部署在广成关,而在粱县同样部署了一支兵马,兵力多少暂且不知,但末将在路上发现了马粪、马蹄印,证明一定有骑兵。”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沙盘上,一个个皱起了眉头,暗自庆幸弘农王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进攻广成关,否则此一战极大概率会败北。
      “这个徐荣的确堪称将才。”
      大将孙坚怀抱双拳,两道浓眉微微蹙起,不由感慨:“此前末将以为殿下行事过于谨慎,但此时来看,还是殿下更加英明。”
      “是啊!”
      一旁荀彧长叹口气,捻须言道:“徐荣深谙兵法要诀,以广成关、粱县互为犄角之势,我军若强攻广成关,粱县骑兵必抄袭我军后方,反之亦然。”
      “伯苗~~”
      荀彧扭头瞥向邓芝,试着问道:“你可能猜到对方有多少兵力吗?”
      邓芝皱着眉,沉吟了片刻:“在下虽不知具体有兵多少,但从陆面上的痕迹判断,粱县城中怕是不下两千精骑。”
      “至于守城步兵”
      邓芝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轻叹口气:“请恕末将无能,实在没办法猜测。”
      刘辨淡然道:“伯苗不必妄自菲薄,你做得已经够好了。”
      邓芝拱手:“多谢殿下。”
      刘辨目光扫过众人,郑重言道:“诸位有何意见,尽可畅所欲言,不必担心言错,孤心中自有计较。”
      “殿下!”
      当即,有张辽横出一步,欠身拱手道:“末将以为,欲破犄角战法,关键在于如何防止其部偷袭我军后方。”
      “没错!”
      荀彧深吸口气,顺势接过话茬:“犄角之势的强横之处,便在于双方互为援兵,可令攻城者陷入腹背受敌之态。”
      “若是粱县、广成关之间有险可守,我军尚可集中大部兵力强攻一处,少量兵力以期阻敌来援。”
      “但是”
      荀彧脸上写满了作难,愁眉不展:“诸君且看,粱县、广成关相距不过十里,中间道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对方骑兵只要出城,可以从各个方向,随意进攻我军后方,届时不论是骑兵冲阵也好,还是箭矢袭扰也罢,对于我军强攻广成关,皆是一大祸患。”
      孙坚此前参加过讨伐凉州的战事,自然清楚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
      他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没错,骑兵于旷野作战,来去如风,迅捷如雷,若是我军防御得当,还自罢了,一旦被其找到突破口,必定里应外合,一举破之。”
      “可惜”
      孙坚嗞着钢牙,抬头望向张辽:“我军精骑兵只三百人,难以与敌军骑兵抗衡,否则文远将军完全能以骑兵战骑兵,为大军进攻争取时间。”
      “骑兵战骑兵?”
      对于这样的战术,张辽不屑为之:“我军即便有两千精骑,甚至更多,张某也不会采取这种以硬碰硬的战术。”
      “且不说北军骑兵尽皆精锐,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我军骑兵即便在数量上占优,也未必会是其对手。”
      “董卓财大气粗,死两个骑兵不心疼,但我军骑兵尽皆宝贝,死一个都让辽倍感痛心,这样强行硬战,非我所愿。”
      张辽乃是雁门郡人。
      这里常年会与鲜卑、乌桓作战。
      对于饲养战马、训练骑兵的成本,没有人比张辽更清楚。
      当然,对于骑兵战法,在场众人同样难以望其项背。
      刘辨自然听出了张辽言语中的自信:“文远,你有何想法,直言便是,休要藏着掖着。”
      张辽赶忙欠身拱手:“殿下,您还记得当初在南阳时,您给了末将鸳鸯阵图,以及一份步制骑、步陷骑的策略吗?”
      “难道”
      刘辨猛然想起当初的一幕,眼神骤亮,急忙询问:“文远可有破敌之策?”
      张辽不敢轻易答应,只能婉转表达:“末将心中有些想法,请殿下给末将一些时间准备,争取尽早拿出一份克敌制胜的策略。”
      “好!”
      刘辨大喜,点点头:“孤给你三天时间,务必要拿出一份策略,待与众将商讨通过后,便派人准备相关器械,如何?”
      张辽拱手抱拳:“末将必全力以赴。”
      荀彧淡笑,对于张辽的能耐,他早已知晓:“正好,这段时间袁术、李旻等人正在调集船只,说不定咱们能同时完成,届时便可齐头并进,破开雒阳南部防线。”
      这不巧了么,这不是?
      刘辨深觉有理,缓缓点头,转而望向孙坚:“文台。”
      孙坚忙不迭拱手抱拳:“末将在。”
      刘辨朗声道:“孤知你初来乍到,立功心切,但你切勿急躁,待李旻的船只调集完毕,必有你建功立业之日!”
      “不过”
      刘辨声音平缓,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可违抗的王者气息:“届时你若拿不下城关,孤必军法伺候,绝不姑息。”
      孙坚大喜,声音洪亮:“殿下放心,末将若拿不下城关,甘愿军法从事。”
      刘辨唇角微扬:“很好。”
      孙坚乃是扬州吴郡人,精于水战。
      从颍川溯颖水而上,强攻轘辕关之战,没有人比孙坚更合适。
      接下来的日子。
      李旻、袁术、徐璆在汝南、颍川征调船只。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载货的商船,但对于战局而言,已经足够了。
     

第164章 决议迁都,董卓霸气怒怼黄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