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傻瓜伟大[1/2页]

愿得伊心人 亦猫熊.C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点
      165
      平静。月池村里似乎依然如故,正如一条亘古长流的赣江之水风平浪静一样……
      赣江颇大,连辽阔的天空都能完全映衬在它那碧蓝透彻的深水里。相比之下月池村真是个小地方,甚至连整个桃花乡镇也不算大。可天水一色,正是那一种平静是共有的,那时却不分大小和彼此……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或者说一夜之间,天空竟在飘雪,而且气势不小,纷纷扬扬,很快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下雪的头一天,人们有惊呀的,也有困惑的。有为了出行方便而在门前铲雪的,也有蜷缩在屋里生炉烤火的。但是,不管怎样,月池村人欣然发现,从村里通往外面的交通并未瘫痪,一辆公交巴士辗轧着一条冰耗雪路,依然从省城开往桃花镇上,继而直达月池村,再绕环岛转个圈又往回开。
      平静。入冬的皑皑白雪。
      一切似乎都运转如常,所不同的大概还是那雪景比往年壮观。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人们往往遇雪才想到好年景。而恰是这时候,那些习惯围着火炉取暖的人们,总爱谈论一个话题,就是大寒过去必是立春,而每年“两会”都在那时召开。只是今年“两会”将有哪些新变化、新举措,虽然老百性猜不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思路,却总也抱着热切的期盼。于是冬天虽然寒冷,可心中似乎闻到一种春天已将来临的气息。
      关于国家大事,姑且别过不谈。却说月池村毗邻的赣江,每逢冬季往往水源枯竭,致使大段河床露出浅滩和泉眼。而离村庄不远,有几个顽皮的孩子趁机跑下堤岸,打算捡拾、挖寻被泥沙埋没的珍奇,比如镀金纽扣、古铜币,甚至是易拉罐空罐、酒瓶铁盖儿等,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往往都被他们当宝贝收为囊中。而偶然捡到一个破瓷碗,用收藏者的眼光看它可能出自“哥窑”,但小孩子们却嫌上面那铁丝斑纹如裂痕似的,干脆扔地上再敲碎,然后互相“比武”,各执一片在手,纷纷朝水面扔去,使得水花溅起,犹如几只受惊的水鸟在往前奔蹿跳跃;而他们见状也欢呼雀跃,一片童真无瑕!
      童年,也许是纯真和快乐的;但那也仅限于童年,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却已不过是陈年老醋,如今只剩下酸楚的回忆……
      言归正传,话题回到徐更生家。此时更生不在家,他因上次摔伤正住了院;而丽萍那次也负了伤,反倒问题不大,被踢伤破皮的地方揉一揉、治一治也好了,最主要是没造成流产,胎儿仍然留在腹中。只是由于与黄镖闹成那种地步,她羞得辞了工作,没有再去窑场,或呆在家里不出闺房,或出去串门也只在邻居家里玩一玩。毕竟此时天冷,连徐老伯都没出去干活,而是静坐家中。
      家中还有一条老黄牛,此时被缚在与灶房相邻的牛栏内。而徐老爸坐在堂屋一把竹篙椅上,侧面能看到牛的影子。而其实此时他也像一条受冻的蜗牛,蜷缩一团。
      他抽着香烟,有时环顾堂屋,却见更生那间书房的门正敞开,而也不见更生端坐或进出,故使那两幅仍并列悬挂墙上的两位女子的画像尤显孤独和寂寞……
      一切都泛起雪天的光泽,阴气沉沉。
      蜘蛛暂时停了织网吐丝,冬季的老鼠还出来寻粮吃,蟋蟋嗦嗦地只一片声响。
      一只老鼠从徐老伯的脚边蹿出,打断了老人的愁思。他下意识地抬眼去望前面墙角里的一个半满半空的谷屯子。
      然而,门外忽传一声哞叫,牛又拉下屎拉下尿来。徐老伯斜眼瞥见,不由兴奋了。因为牛粪、牛尿都是肥料,所以赶紧起身捡个盆儿到对面去接尿。
      尿撒在木盆里的声音格外悦耳动听。尿长使这位老人有了几分喜色。他忽然手摸黄牛脊背,清了清嗓门,竟用一种苍凉悲亢的调子哼唱了几句歌谣。
      歌曲《老黄牛》(拟词)——
      “耕田种地呵,谁争先?
      牛代人劳呵,赶在前。
      老伙计任劳任怨,
      何时何地图轻便?
      春夏秋冬度过一年年,
      冷暖炎凉难熬一天天。
      穷耕苦耙呵,亦枉然,
      牛力使尽呵,谁见怜?
      讲求实效是当前,
      投机取巧为竞争!
      若想焕然一新真体面,
     

第73章 傻瓜伟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