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章 主政和州[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于是郭子兴就命张天佑和郭天叙统兵取和州去了。
      郭天叙、张天佑信心满满的出发了,可朱元璋知道他们有几斤几两,就凭他郭天叙和张天佑是断然攻不下和州的。于是他就悄悄的安排手下的汤和和胡大海带兵前去攻打和州。
      这个胡大海是新近不久才归顺朱元璋的,他急于立功,于是带兵快马加鞭冲向和州。没用多长时间就攻克了城池。
      占了城池的汤和、胡大海并没有分兵驻守,而是根据朱元璋的安排由胡大海带领主力部队悄悄地撤回了滁州,只留下汤和带着几百人埋伏在了和州城外。
      很快,郭、张二人带着他的人马来了,正要组织攻城,突然见旁边冲出一支队伍,二人大吃一惊。但郭、张二人发现他们并没有向自己发起进攻,为首的将领看上去还有些面熟。
      等靠近一看,原来是汤和。
      汤和翻身下马,禀告郭、张二人,说是带了几百人奉命来协助少将军,结果到了以后只是报上了两位将军的名号,元军就吓得四散奔逃了,因为自己带的人少不敢贸然进城,所以在此等候少将军。
      郭天叙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还有这种好事,不放一枪一弹,就提一下名字敌人就都跑了。于是带着人马兴冲冲的入城了。
      郭子兴在滁州得了占领和州的消息十分高兴,不仅因为扩大了地盘,而且因为这个功劳是自己的儿子立的,如果自己的儿子天叙在和州能够站稳脚跟,那他们父子,一个在滁州,一个在和州,互为依托,以后谁也不用怕了。
      但郭子兴真的是高估了自己儿子的能力了。
      在接到捷报不久,郭子兴就接到了第二份奏报,说是和州已经完全乱套了,就快要呆不下去了。
      刚占领的城池怎么就呆不下去了呢?难道是元军反扑了?
      不是,这次还真怪不得元军,因为这次是郭天叙自作孽。
      郭天叙带领的部队是一直杂牌军,既有以前濠州的老人,也有后来陆陆续续加入的一些农民、地主武装人员,甚至于一些地痞流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他们占了和州以后就到处乱杀无辜,乱抢东西,强抢妇女,闹的很多百姓家破人忙,妻离子散。人民群众对他们的不满甚至超过了对元军的不满,局势眼看着就控制不住了。
      郭天叙不停的写信告诉郭子兴,自己顶不住了,让他赶紧下命令撤退。
      郭子兴没了主意,只能找朱元璋商量。朱元璋告诉他,和州不能放弃,他愿意前往和州收拾局面。
      郭子兴很高兴,有人肯出面收拾烂摊子,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就派朱元璋到了和州。
      统领和州总要有个名分吧,于是郭子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总兵官,让他做和州守将。
      朱元璋又一次成为了独镇地方的一员大将。
      但这一次跟之前不一样了,之前他虽然是独占滁州,但却并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认证和许可,只是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占领关系。
      就好像你自己建了一个房子,房子是你的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却缺少国家颁发的所有权证书,这样心里老是就觉得缺点什么。
      郭子兴那可是经过起义军的名义最高领导韩山童、刘福通认证过的,他是有权利代表起义军颁发证书的,现在他就把这个正式的证书颁发给了朱元璋。
      从此朱元璋就不仅是郭子兴的一个手下了,而且他进入了起义部队领导人的正式在编序列,这在他整个创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到了和州的朱元璋第一件事就是要安抚百姓,防止发生民变。而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整顿军纪,他重申军令,并立即抓了几个典型,就地正法,才稍稍遏制住不断恶化的局面。
      朱元璋下令凡是滥杀无辜的士兵一律偿命,凡是强抢民财的一律退赔,对士兵施以杖刑,凡是掳人妻女的,一律放还团圆。
      一时间百姓无不称颂朱元璋的恩德。
      在朱元璋的严令下,和州渐渐恢复了安稳和平静,慢慢的有了生气。
      安抚好了百姓,接下来朱元璋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军中树立自己权威的问题。
      和州和滁州不一样。
      在滁州的时候,手下人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自己既是他们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大哥。自己不管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不会不服气,不会不听话。但现在的手下除了他们以外,还有郭子兴的老部下,很多还都是自己之前的老上级。怎么才能够降得住他们,是朱元璋必须要考虑的。
      想来想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派人把议事大堂的座椅全部撤去,摆了几条板凳放在那里,然后通知大家明天五鼓时分到大堂议事。
      第二天众将纷纷进入大堂,去了就先到上手位置坐下。那个时候还是按照元朝的风俗,以右手为尊,因此如果是两排对坐,那右一位就是最上首位,然后是左一位,然后是右二位,以此类推。
      诸将进去以后,按照以前的习惯纷纷坐下,根本没有给朱元璋留位置。
      朱元璋最后一个走进去,只能到左边最末的位置上坐下。
      他什么也没有说,就开始议事。
      朱元璋提出一个问题,全场就一片静默,谁也不说话。
      这也难怪,郭子兴手下的这帮子将领大多都是粗人武夫,提着刀冲锋陷阵行,这要让他们判断形势,规划战略,那可真是要命了,他们哪里懂得这些事情啊!
      这个时候,朱元璋站出来说话了,他对形势的分析头头是道,做出的各项安排部署也都合情合理,有分寸,有尺度。
      这些将军到这里才稍微的服了一些。
      议事的最后,朱元璋告诉大家,我们新取和州,形势晦暗不明,说不定元军随时就会打过来,我们必须早作准备,做好防御工作。因此要求大家三天以内修复好和州的防御工事,让每位将领承包一段工程,三天后统一进行竣工验收。
      到了验收的日子,朱元璋率领手下将领到施工现场查看,结果除了自己和徐达、汤和等亲信将领承包的工程如期完工以外,其余将领的都没有完工。
      朱元璋很生气,当场就拿出来郭子兴的军令,厉声说道:“我奉主帅之令镇守和州,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修复防御工事是我们当前第一要务,是军中会议定下的事情,大家应当依照军令如期完成。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年轻识浅,当时没有向大家解释清楚,现在我再重申一遍,军法无情,凡是违反军令,延误军情者,一律军法重处,绝不宽宥。这次的事情我没说清楚,有责任,就不再追究了,今后如果还有人不尊我将令的,我这里只有军法,没有兄弟。”
      手下人听了面面相觑,但是也没有办法。
      一来朱元璋有令牌在手,那是郭子兴亲封的和州守将。二来这件事情自己做的确实有问题,人家教训几句也是正常的。
      朱元璋手下的将领都敬佩他的能力,也叹服于他的手腕,再加上有李善长从中协调,渐渐地,朱元璋就坐稳了和州主帅的位子。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然而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不安定因素又出现了。
      这次的不安定因素是孙德崖。

第二十章 主政和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