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 郭子兴去世[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人质互换的活动,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虽然挨了打,受了伤,好在最终还是回来了。
      孙德崖也松了一口气,虽然差点被干掉,但好在有惊无险,于是赶紧带上部队一溜烟的跑了。
      郭子兴却憋了一口气。他对孙德崖那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恨,他是真的想把孙德崖干掉,这次有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刀都磨亮了,孙德崖的脖子都洗干净了,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
      人的心情不好,就会慢慢地影响身体,不久郭子兴就病倒了。又过了没多久,他居然去世了。
      朱元璋的心情很悲痛,是真的悲痛。
      朱元璋虽然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认可郭子兴的主张,但他对郭子兴确实是有感情的。
      郭子兴是他创业路上的领路人,又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不仅给了他施展抱负的舞台,还给了他一个家,对于这一切,朱元璋内心里是充满着无限感激的。
      比朱元璋更为悲痛的人是郭天叙。
      郭子兴是他亲爹这就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郭子兴临终前没有明确他的接班人是谁。他为此感到非常惆怅。
      按照常理,父死子继,老子死了,位子当然留给儿子了。但现在这支部队有些特殊性。
      一方面这支部队的主体实际上是朱元璋建立起来的,不管是滁州的还是和州的,都有朱元璋的老班底,这些人除了朱元璋的命令谁的话也不听,如果朱元璋不支持自己,那他就当不了主帅。
      另一方面,郭子兴属于红巾军大起义部队的一支,名义上要受到红巾军总司令部的节制,在郭子兴之后怎么任命这支部队的领导人表面上还得听总司令部的。
      这个时候,红巾军的总司令部设在亳州。
      当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揭开了红巾军大起义的序幕,韩山童被俘身亡,他的儿子韩林儿却逃了出去。
      在至正十五年的二月,刘福通终于找到了韩林儿,将他接到了亳州,拥立为皇帝,尊奉为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为龙凤。
      同时,龙凤政权正式对外发布建国公告“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个公告上一句是告诉大家行动目标是实现全国统一,后一句是告诉大家新建立的政权实际上宋朝政权的延续。
      就这样,在亳州这个地方成立了形式上的红巾军大起义的最高领导机构,全国各地的红巾军名义上都要遵从这个最高机构的指挥。
      当时的最高指挥部除了韩林儿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以外,主要的领导人还包括丞相杜遵道、盛文郁,平章政事刘福通、罗文素,知枢密院事刘六等人。
      郭天叙正一筹莫展之际,杜遵道派人送来了信。信中告诉郭天叙,小明王已经知道郭子兴去世的消息,让他尽早派人到亳州面见小明王,好尽快决定主帅人选。
      派谁去见小明王,郭天叙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不能让朱元璋去,朱元璋去了,天知道他会怎么跟小明王说,搞不好他在小明王那里告自己一状,自己不就全完了吗?
      然后,郭天叙自己也不能去,自己要是离开了,那这里不就全是他朱元璋一个人说了算了吗?到时候,即便小明王把主帅的位置给了我,朱元璋如果不认账,带着部队反了水,自己还不是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可以担当这个重担,这个人就是张天佑。
      张天佑是郭子兴的妻弟,也就是郭天叙的舅舅,当然不是亲舅舅,但毕竟算一家人,因此绝对不可能站在朱元璋那一边。
      另外,张天佑虽然也是个能够带兵打仗的,却没有自己的私人势力,断然是不会跟自己抢夺这个主帅位置的。
      朱元璋在这个时候是断然不会出头去跟郭天叙抢什么的。
      于是大家公推张天佑去亳州觐见小明王,汇报这里的工作。
      不久,张天佑就回来了,不仅带了小明王对起义军的殷殷嘱托,还带回来三张任命状,分别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任命张天佑为右副元帅,任命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从此,这支部队统一归属于亳州最高司令部指挥调度,军中文告一律使用龙凤年号。
      当了都元帅的郭天叙非常高兴,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他的新帅府。
      做了三把手的朱元璋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他还是跟之前一样,知道现在这个阶段,不管是当了什么样的官都毫无意义。他的心思还在自己的小目标上。
      对,朱元璋心里想的还是南下渡江,攻占集庆。
      因为占和州的事情耽误了一阵子,因为郭子兴与孙德崖胡闹又耽误了一阵子,现在终于平静下来了。
      朱元璋重新把渡江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二十一章 郭子兴去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