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这件护身符的名字叫做钱。
不错,张九四打算用钱摆平这件事情。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但不幸的是,他因此又陷入了另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九四能成功很正常,我们之前介绍过元朝的情况,元朝的政府根本不能叫政府,官员根本不能叫官员,警察也根本不能叫警察,他们只不过是领着国家工资的杀人犯、抢劫犯、走私犯而已。私盐的巨大利润,早已让他们垂涎欲滴了,只是苦于没有门路。现在张九四主动找上门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警察同志决定放过张九四和他的团伙,并且不收他们的钱。张九四出来混了这么多年,当然不会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于是他静静的等待着对方提出条件。
等到他听到对方的条件,他心一下子就凉了。
对方提出的条件是要参股张九四的走私集团,而且要的是干股。他们提出以后张九四贩私盐的利润要按照五五分成,他们要拿走一半。
张九四目瞪口呆,心里只想着一件事,以后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长大了一定要考个公务员,然后也拿干股,这他妈来钱也太快了。
自己和兄弟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辛辛苦苦的挣点钱,一半要分给这帮子什么都不干的大爷们。张九四的心中真是万马奔腾啊!
但是奔腾过奔腾,张九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因为他也真的没有别的办法,虽然利润被生生抽走了一半,但算下来剩下的那一半也比自己种地强,日子也还是能够过得下去的。
另张九四没有想到的是日子很快就过不下去了。
因为警察同志们觉得只抽一半太少了,于是要求加价,从四六,到三七,一直加到了二八。
张九四每次都是心里滴着血,眼里流着泪答应了。
可是这一次,张九四真的不能答应了,因为这次的条件是一九开。
这简直就是不给人留活路啊!
张九四居然又答应了。
手下人实在是不明白,这样的话还干个屁啊!
张九四告诉大家,是啊,这样还干个屁啊,我们不干了。
“我们不干这个了,那我们干什么呀?”手下人问张九四。
“我们造反啊,我们干掉元朝这帮王八蛋,自己当老板,然后让他们给我们打工,我们跟他们一九分成。”张九四愤愤的说。
“行,那就这么干吧!干他娘的!”手下人早就受够了这窝囊气,听到张九四这么一说,纷纷都响应。
于是张九四就召集了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十七个人一起举兵起事了,因为最初的核心领导层就是这十八人,而这十八人都是贩私盐的,经常用扁担挑盐,因此张九四的起义也叫“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九四起义的时候,恰逢红巾军在全国大搞起义运动,元朝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他。再加上张九四这个人确实勇敢,打仗不怕死,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江南地区占了不少地方,渐渐就成了气候。
成了气候的张九四觉得自己的名字很不雅观,就想改个名字,他没有朱元璋那样的运气,能有个好岳父帮他改名。
于是张九四就找读书人给他改名字。
在那个时候读书人大多数还都是效忠于元朝政府的,对于张九四这种盗贼草寇那是很看不起的,于是读书人就捉弄他,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作士诚。
张九四一听,很满意,觉得这个名字显得很有文化水平啊。
看来没文化真的是硬伤啊,其实这个名字是那些读书人在讽刺张九四。
这个典故出自《孟子》:“士,诚小人也。”虽然断句不同,但实际上是读书人用这句话来骂张九四是小人。
张九四当然弄不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于是就高高兴兴的接受了,从此他的名字叫做张士诚。
改了名字的张士诚脾气秉性并没有随之而改变。他还是和以前贩私盐的时候一样,唯利是图,见风使舵,主要表现在他曾经多次投降元朝政府,而且根本没有把这个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在张士诚看来,他跟元朝对抗获得的利益大,他就对抗;他投降元朝获得的利益大,他就投降。完完全全的还是他在贩盐的时候的思路,只看利润,不看其他。
可是起义和贩盐能是一回事吗?就这样朝秦暮楚的怎么可能成事呢?
现在可不只是挣钱了,现在是要挣天下啊!
简单介绍了张士诚,大家就明白了。你实力没有那么强,不是红巾军序列,而且还老投降,那我打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三十章 盐贩张士诚(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