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 九字真言(2)[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为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所以我们最后再来强调一遍: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确立了正确的基本方略之后,朱元璋下一步的发展就更加顺利了。
      高筑墙,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他基本上已经做到了。
      下一步就是继续扩张,不断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朱元璋盯上了浙东地区。
      浙东主要指的是钱塘江以东的浙江地区,主要包括现在的绍兴、宁波、金华、温州、台州等地。
      看了这些地名,朋友们可能会有一种感觉,有钱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正确,而且这些地方不仅现在有钱,在当时也属于富裕地区,很有钱。
      所以朱元璋把战略方向指向这里,不仅可以继续高筑墙,而且可以广积粮。
      现在的朱元璋在军事上已经十分成熟了,向浙东的进军并没有遇到太大麻烦。
      唯一的麻烦在婺(wu)州,也就是今天浙江金华。
      当时朱元璋派手下的胡大海攻打婺州,打了好久也没打下来,于是朱元璋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助阵,最终把城池攻破了。
      其实,朱元璋此行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搞军事。
      一个婺州城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大障碍了,打不下来也不过只是暂时的,以朱元璋的军事力量和对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打下来是必然的,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退一步说,即便胡大海能力不够,真的打不下来,朱元璋的手下还有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缪大亨等等一大群人可以过来支援,根本不需要朱元璋亲自出马。
      朱元璋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搞宣传。
      朱元璋在确立了自己的基本方略以后,也就定下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夺天下,当皇帝,所以他一切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军事斗争,也需要舆论宣传。
      于是在这次出征的路上,朱元璋在自己的军旗上挂了一块金牌,上面写着“奉天都统中华”。等到他进了婺州以后,将婺州改称为金华府,并在这里建立了浙东行省。他在省政府的门口立了两面大旗,上面写了一副对联“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在大旗的两侧还分别有一块石碑,石碑上也是一副对联“九天日月开黄道,大宋江山复宝图。”
      那朱元璋这是什么意思呢?
      奉天就是根据上天的命令,都统就是管理,那奉天都统中华的意思就是按照上天意思来管理中国的广大地区。山河奄有中华地意思是现在整个国家的大好河山已经没有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了。日月指的是明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明教要率领大家重新恢复大宋的天下,恢复华夏民族的天下。九天日月指的是天下,黄道代表的是好日子,所谓黄道吉日,这句话就是说重新开辟天下的好日子来临了。最后一句就不用解释了,简单说就是重新恢复大宋江山。
      核心意思就是我们要统一全国,恢复大宋江山。
      合理吗?话说得合理,但朱元璋说出来不合理。
      谁能奉天?谁来都统中华?谁来重开大宋天?
      当然是皇帝奉天,当然是皇帝都统中华,当然是他大宋的后裔重开大宋的天。
      符合这个标准的是谁?
      肯定不是他朱元璋。
      不是他的活他又要干,矛盾吗?纠结吗?
      矛盾,但是不纠结。因为朱元璋是故意的。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缓称王的,但这只是一个策略,是做给敌人看的。对于他来说,除了要面对敌人以外,还要面对自己的手下以及自己统治下的万千百姓。他需要告诉自己的手下和治下的百姓他虽然不称王,但他不是没有雄心,不是没有壮志,不是没有长远规划,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需要给所有支持自己的人目标,给他们前进的方向。
      于是借助着这次出征,他把自己长远的战略规划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传达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朱元璋干是有前途的。
      进军浙东,实现了了朱元璋军事占领和政治宣传两个重要的目标,但却并不是朱元璋的最大收获。
      朱元璋在浙东最大的收获可以说完全是个意外。

第三十四章 九字真言(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