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四章 朱元璋也投降[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一拖就是一年多。
      这一年形势还真的发生了变化。
      就在这一年间,元朝的主要将领察罕帖木儿被地方上的地主武装给刺杀了。接任察罕帖木儿职位的是他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叫做扩廓帖木儿。而对于扩廓帖木儿接任察罕帖木儿职务的问题,另一个元朝将领孛罗帖木儿很不满意。一来而去,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自己就打起来了,这样一时半会肯定是不会南下了。
      以上这段不是在说相声,蒙古人的名字就是这么起的,我们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如果实在记不住也没有关系,你只要知道元朝政府内部很乱就行了,各个方面都很乱。
      元朝政府内部这一乱,朱元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威胁没有了我还投什么降啊!
      就在他打消了投降念头的时候,朱元璋突然收到一封群众来信。
      来信洋洋洒洒写得很长,但是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不要投降元朝,不要投降元朝,不要投降元朝。
      其实当领导的收到一封两封的群众来信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封来信很不一般,它不一般倒不是因为信的内容,而是因为写信的人。
      写信的人叫做叶兑。
      叶兑是什么人?
      是地方名士,用现在的话说类似于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也就是说他本来是属于政府序列的人。
      而现在,他却公开站在了朱元璋这边。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元朝政府内部已经开始瓦解了;第二、朱元璋政权的性质已经开始改变了,他不再是单纯的农民政权了,他已经开始得到地主阶级的承认和信任了,而这一点,对于朱元璋最终建立全国政权至关重要。
      朱元璋收起了叶兑的信,然后吩咐手下人去通知元朝的使臣,我要见他们。
      就这样,在等待了一年多之后,张昶带领的政府代表团终于来到了应天。
      到了应天的代表团没有受到高规格的接待,也没有受到低规格的接待,因为根本就没有接待。
      朱元璋下令,除了代表团团长张昶以外,其余的人全部杀掉。
      朱元璋以此表明他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决心。
      那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张昶呢?
      因为朱元璋早就做过调查研究了,他知道张昶是个能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朱元璋真的很爱才,于是就留下了张昶,并任命他做了行中书省的都事,也就是省政府秘书。
      对外,朱元璋当然是宣称代表团的人全部被杀了,毕竟,张昶同志的家人还在元大都待着呢。
      对于朱元璋的出尔反尔,元朝政府没有任何反应。
      第一,自己主要的将领还在打内战,没时间顾得上这个事;第二,自己被忽悠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心理上是有这个承受能力的。
      没有投降元朝,那就还得继续在龙凤政权下干活。
      而龙凤政权也没有亏待朱元璋,因为在不久之前,小明王韩林儿已经册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朱元璋当着他的吴国公,而四周局势也基本上趋于稳定了。他正想腾出手来实施他之前与刘基谋划过得军事战略,却突然被一个人跳出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跳出来的人是张士诚。

第四十四章 朱元璋也投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