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吴王是真真正正自封的,因为他上面已经没有更高一级的领导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张士诚都已经当上吴王了,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当吴王呢?
其实问题不在朱元璋,而在张士诚。
朱元璋很早之前就打算使用吴王的商标了,但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在做准备工作,而没有正式注册,令他没有想到是张士诚居然抢先注册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和法律规定,而且即便有,以现在的观点看,朱元璋的这个知识产权官司也很难打得赢。
朱元璋的准备工作确实做的比较早。
首先就是应天这个地方,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这样应天与吴就有了联系。
其次,朱元璋在这之前已经被封为吴国公了,既然都是吴国公了,进一步当吴王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且不仅朱元璋同志是吴国公,甚至连朱元璋同志的老爸、爷爷、太爷爷都是吴国公。在前一年的三月份,也就是朱元璋把韩林儿从安丰救出来不久,韩林儿就追封朱元璋的太爷爷朱九四为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追封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为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追封朱元璋的爸爸朱五四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
虽然这些追封对死去的人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对于活着的朱元璋来说还是有些用处的。
再次,朱元璋在控制应天的那几年,在那里一直流传一首民谣。民谣是这么说的:“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羊儿年就是龙凤十年。
也不知道是哪个无聊的人随口编了这么几句无聊的话,一点不押韵,一点不朗朗上口,没有任何文学性、艺术性可言。
但这不都重要,重要的是在朱元璋看来这里面包含的是民意,是人民让他当吴王。
以上这些都是朱元璋用吴作为自己王号的原因,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无所谓。
不错,当什么王无所谓,只要是王就行。
因为这个王只不过就是个临时的过渡,现在随便用用而已,反正很快就会换掉的。
毕竟当王并不是朱元璋的目标,或者说最多也只能算是个小目标,他的真正目标是那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皇位。
真要较真起来,其实朱元璋想当的是明王,这从之后他的开国年号定为大明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事情我们以后再说。
实际上朱元璋同志当时没法叫明王。
朱元璋的领导是小明王,你一个下属叫明王,这不乱套了。
当然,朱元璋也可以叫小小明王,但是怎么都觉得这有点搞笑的意思。
反正也就是个临时的称呼,朱元璋也没有计较太多,索性就用了吴王的商标。
同时朱元璋还册封了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
这一切都表明朱元璋不同于以往了,他距离自己的最终目标越来越近了。
第五十三章 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