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四章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撑不住了的张士诚还是有办法的,他的办法我们以前也讲过,那就是投降。
      张士诚投降了元朝政府当时江浙行省的右丞相达识帖木儿。这样张士诚跟元朝政府,跟杨完者就成了一家人。
      成了一家人,杨完者也依然没有放过张士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的揍他了,但是偶尔打两下,经常给个小鞋穿还是免不了的。
      张士诚比较无奈,但是基本上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这个杨完者不是一般人。
      杨完者原名叫做杨通贯。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杨通贯和他的父亲杨正衡也在老家组织了一支以当地少数民族士卒为班底的队伍,就是苗军。组织起队伍来之后,杨家父子不知道该怎么干了,不知道是反元还是保元。
      等到公元1352年,徐寿辉占领了武昌、岳阳,朝廷着急了,下令天下各地的兵马勤王平乱,并许以优厚的待遇。
      杨家父子一想,自己家以前也是当大官的,也受过元朝政府的封赏,现在朝廷又开出了这么好的条件,索性就继续跟着朝廷干吧。于是杨家父子就选择了站在朝廷一边。
      后来杨正衡在战斗中牺牲了,就剩下了杨通贯。杨通贯确实是个带兵打仗的好手,手下的苗军又肯拼命,很快就打出了名堂,最后累积军功居然做到了元帅。
      有一段时间元朝政府搞内斗,说是不能重用苗军,结果元朝政府军队被打的稀里哗啦。政府没办法只好重新启用杨通贯,为了笼络他,皇帝还亲自给他赐了个名字,就是杨完者。
      就这么个主,陈友谅可是不敢惹。
      但有人敢惹。
      敢惹杨完者的人是达识帖木儿,江浙行省右丞相。
      杨完者的苗军勇猛、能打仗,但是也有问题,那就是军队纪律不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杨完者仗着自己有功劳、有实力,不把达识帖木儿放在眼里,不听他的号令。
      你干点坏事也就算了,但你要是不听话,那可就不能容你了。
      于是达识帖木儿就私下里跟张士诚商量,要干掉杨完者。张士诚当然很高兴了,满口答应,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有一次趁着苗军外出征战,张士诚突然派兵攻打杨完者的防区,而达识帖木儿也在里面做内应,很快杨完者就败下阵来。
      杨完者没有办法,居然自杀了。
      张士诚除掉了自己的心头之患,他十分高兴。
      达识帖木儿也除掉了自己的心头之患,但是却很不高兴。
      因为杨完者死后,他却完全控制不住苗军这支队伍。杨完者的部下都磨刀霍霍准备砍了他,而张士诚见杨完者的部下杀过来,立马掉头跑了。
      元朝政府为了平息苗军的愤怒,下令追封杨完者为潭国公,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们虽然没有继续公开与元朝对抗,但是却纷纷的投降了朱元璋。
      达识帖木儿没有办法,也自杀了。
      张士诚没想到搞定了杨完者,还顺便搞定了达识帖木儿,居然还有意外收获。既然人都死的差不多了,他也就不继续投降了,又继续做他王了。
      张士诚这个人虽然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但也不是没有优点。
      张士诚的优点是为人宽厚,礼贤下士。
      为人宽厚,从人的角度讲是好事,但从君的角度讲就不一定了。
      俗话说得好,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作为一个领导人过于宽厚仁慈就容易导致赏罚不明、是非不分。这样政策的执行、命令的贯彻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当时张士诚手下军队的军纪已经极其涣散了,遇到打仗的事情,需要武将领兵出战了,武将们不是装病就是提条件,要官要钱。万一打了败仗,败了也就败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回来继续当官。所有人毫无任何的进取之心。
      再说礼贤下士,这是个好事,但也得具体看看怎么个礼贤下士法。朱元璋也是礼贤下士的,他在应天还专门见了高级人才公寓礼贤馆,而张士诚也不遑多让,在苏州修建了景贤楼。形式上差不多,但实质就不一样了,朱元璋那边就不用多说了,就只说说张士诚这边。虽然楼名曰景贤,但实际上根本不管你贤不贤,只要是有点名气的全部请过来,来了也不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特点安排工作,就是大家都到一起成天的宴会喝酒,吟诗作文。说到底,大家来根本就不是一起干事业的,就是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沽名钓誉。
      这些人大部分的吟个诗,弄个月什么的还行,真要到了关键时刻出点政略、战略的主意,就成了一群无头苍蝇。
      这些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个人,他们的名字是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
      张士诚最开始是用他的弟弟张士德做丞相,张士德死了以后,他又让他另外一个弟弟张士信做丞相。
      张士信的能力比起张士德来就差远了,张士诚重用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三人,这三个人除了嘴皮子比较利索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本事,于是张士诚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越搞越糟。
      当时还有人拿他们三个人的姓做调侃,说:“丞相做事业,专凭黄蔡叶(黄菜叶),一朝西风起,干瘪!”一语双关。而这里的西风,指的应该是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张士诚的西边。

第五十四章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