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肖晓阳也很清楚,边境线以北,枯涸小道道以东,并没有敌人的主力部队的存在,这样一来敌人就不可能越过枯涸小道以东的边境线对警卫连发起突然进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明583纵队并没有向东越过边境线撤离的作战计划,这也就是说明了583纵队队确实是有和774团团进行死磕的决心的。自己的战术重点就能够确定在枯涸小道以西,栗子山附近,对于自己整个战场的作战计划也是有莫大的好处的,方便了自己在兵力上的集中和主要进攻方向的判断。
二班向自己汇报,他们已经越过了枯涸小道,并且正在枯河小道西侧继续潜伏的时候,并且询问自己是否要继续执行向栗子山北侧继续推进,堵住敌人后撤道路的任务时,肖晓阳也很灵活,他立刻作出了否定的命令,因为现在很明显二班在边境线以北的存在,远远要大于二班在栗子山地区的存在,一旦583纵队没有撤退的意愿,那么这个时候再去栗子山堵住583纵队后撤的道路,就没有什么含义了。相反的如果说二班能够在枯涸小道附近搞出一定的动静,使得583纵队不得不分心,不得不做出战场上的调整,这个时候确实是能够为自己的行动创造出一个非常有力的战机,只要自己能够抓住583中队调整的那一瞬间,是完全可以给583纵队一个最致命的打击的。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而言,实际上肖晓阳和二班两个想到一块去了,那就是怎么利用在北面制造出的动静,调动583纵队的整体战术部署,同时也不能把583纵队吓跑了,这是肖晓阳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同事肖晓阳也要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二班的作战计划和真假唐三藏的作战计划会不会起冲突?因为对于真假唐三藏作战计划的根本执行基础而言,还是将583纵队调出栗子山,到平原地区进行决战,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要让583纵队看到胜利的,希望看到战机的存在,积极的将583纵队调动出来,而实际上二班的作战计划也很可能会影响到583纵队的作战决心。迫使583中队提早撤退,这样一来就是得不偿失了。所以这中间的平衡如何把握是关键所在,绝对不能因为二班的作战计划而影响了整个真假唐三藏作战计划的部署,否则774团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将583战队全歼的。
正是有了这些考虑以后,肖晓阳给二班的最新命令是,沿枯涸小道自由作战,保持自己在战场上的存在,同时要积极的调动对手地方的防御部队,而不是去调动583纵队,也就是说要尽量采取躲猫猫的战术,而不是和敌人进行正面的决战,让583纵队感觉到自己的后方是不安全的,被迫撤离,而是要让583纵队认为自己的后方依然在把握之中,而实际上二班在边界线以北的作战是774团准备大规模越过边境线进行迂回包抄的一种现象。
肖晓阳不管这个命令对于二班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管这个命令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更不会去考虑到二班的实际情况,他是一个团长,不是一个排长,也不是一个连长,他所有的战术思想都是站在全团的战局上去出发的,至于他下达的命令都没有执行的基础,能否执行,就是下面作战部队需要考虑的,否则还要那么多班长排长干什么?
所以让邓班长他们接到团长的这份命令的时候,在心里直接就问候了肖晓阳全家18代。
二班很明白一件事情,所谓的躲猫猫,能够躲的地区会越来越少,随着敌人的整体部署越来越紧密,整个战场的口袋会跟着越来越紧,到时候二班不仅没能杀到敌人,反而会把自己全部搭进去,所以说实际上团长下达了这个命令,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基层作战部队的实际性的执行性。再说了,躲猫猫躲猫猫哪有这么容易,你不打掉敌人的一点一线,你怎么可能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或者警戒圈里直接跳出去,肖晓阳简直就是一个没脑子的。
其实这个时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件事情,高级指挥官直接对一线部队下达命令作战时有些时候是非常不合适的,或者说绝大部分时候是非常非常不合适的,著名的例子,比如说长申凯公。。
第二百九十五章 混战(11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