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是很明显的,自己这种是散开来的侦查模式,实际上也是一种拖延,因为就算找到了对手的痕迹,自己还要将部队再次集结,然后再去追寻敌人的痕迹,这样一来,实际上敌人就跑得更远,乌木格怎么也没想到其实对手就潜伏在距离他们不到300米左右的地方。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二班在刚开始结束了133排的战斗以后,他们潜伏在133排京观附近大约35米到45米处,准备对敌人的增援兵力进行再一次打击,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这个时候实际上他们不是在枯河小岛附近,还是在枯河小道以西的内侧。
正是因为没有等到敌人,所以他们决定沿枯涸小道向北推进,在推进了大约200米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体力是枯竭了,所以他们停下来等待。这样一来实际上,二班距离京观所在的位置大约也就是250米到300米左右。
可以说二班长时间的等待,总算是迎来了战机,只是说这个战机的出现,对于二班而言也是有些惊讶的,甚至在刚开始他们并不敢抓住战机,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敌人的陷阱,甚至可以说,实际上真的是对手一步一步的把二班逼到了要去抓住这个战机的境地。
其实对于乌木格下达这样的命令,一依木江在心里刚开始是非常不满意的,依木江也不傻,他当然知道这个所谓的250米的距离根本不可能有敌人的存在。而且这么一散开,再次集合起来,所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了,但是依木江也没有办法,因为大雪的覆盖速度确实很快,让对手在雪地里留下来的痕迹很容易就被覆盖掉了,这个时候如果不通过几个方向上进行寻找,确实很难找到对手逃窜的痕迹,但是实际上应该只有三个方向,第一,就是像栗子山西进的方向,第二个方向就是沿枯涸小道向北的方向,第三个方向就是沿枯涸小道南撤的方向,本质上而言除了这三个方向,敌人应该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了,但是乌木格下达的命令却是六个方向寻找作战。
其实依木江也很清楚,为什么乌木格会下达这样的命令,恐怕乌木格的心理实际上是在拖延作战,但是自己也找不到催促乌木格的理由,更为关键的是乌木格的判断其实和自己的判断是一致的,以现在134排和135排手上的战斗力,就算真的发现了敌人,也一定要远远的躲开,否则134排和135排会被敌人轻松的干掉的。在这种暴风雪的天气里作战,实际上134排和135排也是没有任何经验,以往像这种天气,134排和135排连正常的巡边任务都会取消,更不要谈作战。
所以依木江放弃了纠正乌格木战术错误的机会,这实际上也是134排和135排最后的机会。
这样一来,整个134排和135排就散开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战术错误,在任何情况下将部队在一个小的范围里散开都不是安全的,只是因为依木江和乌木格两个人都判断附近350米到500米左右的范围,应该都是绝对安全的,尤其是自己已经经过的那些路径更应该是安全的。
这个时候我们其实也可以说,正是a11哨所的两个主要指挥官在思想上开了小差,才导致了134排和135排的全军覆没。
而且a11哨所的两个指挥官都没有明白一件事情,在这种高强度的小编制作战过程当中,一旦开始就没有退路,战斗将一个接着一个的进行,烈度极高,交战时间极短,这是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们也没有任何经验来面对这样的局面。所以在他们两个人的心里就算出现问题,大不了再次将部队快速集结的这个战术思想,从根本上而言就没有任何执行的基础。
第三百四十九章 混战(16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