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十三章[1/2页]

缘分和命运 明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光阴似箭,转眼十年过去了。桂花的小钢都十二岁了。桂花的二胎是女儿名叫志惠也有八岁了。冯秀秀的儿子志高十三岁,妹妹志贤十岁。两家人更生一儿一女,以后都没有再生。桂花女儿的名字是排着冯秀秀女儿起的。两家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志高和小钢已经在下堤村的一位老先生家读书。两个小兄弟一起走,一起回。两家的关系十年如一日依旧密切。孩子们上学有时遇到天气不好时,不是二强送就是孙长富接。桂花和冯秀秀都觉得孩子在外村上学困难大,接送也太辛苦。两个女人都在考虑如何让孩子在本村读书。一天,冯秀秀来到桂花家,商议在本村办学校的事儿。她对桂花说:“我想让长富在本村建个学校。不但咱们儿子女儿能念书,还可以让村上的孩子们念书。”桂花说:“好哇,可是有那么容易吗?房子座椅哪里去弄?”秀秀说:“咱不办大学校,我看就用俺家的东厢房,让长富和二强锯几块木板搭上台子就好了。也就是教书先生要花些钱。我都想好了,咱出大头,谁家孩子来上学,就出小头。”桂花说:“这个主意好,咱可以试试么?你和长富说了吗?”秀秀说:“还没有呢。我不先和你商量好,怎么和长富说啊。”两个人都笑了。桂花说:“二强回来我就和他说是你的主意,他一准同意。”秀秀走了,回到家正看到长富准备接学生去,她看到天上又起了乌云,快下雨了就告诉孙长富时候:“过桥的时候要小心啊,真没办法,这到哪算是一站啊。”孙长富拿着雨伞就走了。秀秀心想接着下雨的机会向长富提出修学校的事儿。让日吃过晚饭,秀秀就把她和王桂花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小志高一听在本村办学校,高兴地跳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咱村有了学校就不怕下雨了。”孙长富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就这么办学校,你爹得花钱。再者说人家刘祥已经能顶一个正式的长工了,得给人家长粮食。人口又添了你们哥俩,老爹可不比从前了。”秀秀说:“跟孩子说这些干嘛,办学校又不是为了咱一家,谁家孩子上学,谁家就得多少拿点。”小志贤在一旁插嘴说:“爹娘,俺也想念书。”孙长富说:“丫头家念什么书。”秀秀眼前一亮,觉得自己不识字,两眼一团黑,不能叫女儿像自己一样。记得在苏州歌剧院里,就有许多女人识字,她想到这里忙和孙长富说:“长富呀你别错主意,咱就要牵这个头,叫二强帮你张罗会办成了。”孙长富没办法推辞秀秀,多年来都是这样,只要冯秀秀想做的事,早晚都得依着她。孙长富喘了口大气说:“在本村历来办不成学校,我孙长富如果办成了,也算是为村上又做了一件有德的事儿。”孙长富和李二强先把自家的东厢房腾出来,打扫干净。又把炕边上一棵大柳树刨下来,钜成木板打上台子,这几张大课桌不到两天就弄好了。两家的大人,孩子看着这简陋的学校、教室、课桌。别提多高兴了。紧接着孙长富、李二强又串了几户生活好的人家,总共有七个孩子上学。其中就有张玉良的儿子,起名叫张文喜。这个名字是周小香给起的,她觉得张玉良变好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是大喜事。可以给儿子起名字张文喜。另外两个男学生是孙长富自家的侄子,请来的教书先生的待遇是每个学生每年给先生三斗玉米,一斗麦子,一斗谷子。过年过节再给先生买点酒肉。先生非常满意,并把老伴也带来了。这样又在教室里截了一间小屋,作为老先生的卧室。一间小课堂里坐着五个男生,两个女生就是志贤和志惠。这两个小姐妹关系也非常好。志贤处处让着志惠,有好吃的都要给志惠留着,又是志惠的哥哥小钢还争着什么。七个学生成绩最好的是李小钢,其次就是张文喜。志高、志惠和志贤都是一般。小志惠不服气,“哥哥你成绩好是因为你在下堤村上了一年多了,当然你的成绩好,告诉你吧,一年后看谁的成绩好。”志贤特别羡慕李小钢,因为老师总是表扬他,她暗自给自己加油,把学过的东西反复练习。小志惠更是好强,经常单独找老师问这问那。老师也很喜欢志惠,她天真活泼,有学习的劲头。这两个小女孩成了李小钢学习的对手,而志高不争什么,只求学会就行了。孙志高厚道诚实,这与秀秀平时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张文喜心眼多,表面上不露什么,但是心中有数。暗自加油。孙长富的两个侄子比较笨,让这几个孩子震住了,可是这两个孩子非常老实听话,不多言不多说,老师也不嫌弃他们。总之,从先生到学生气氛融洽,他们这个学校很有特色,农忙时就放假十天或者八天,也是根据这几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定,粮食进了仓马上就开学上课。家长们和老师的关系也很好。虽然教室简陋,可孩子们半年学的知识不少。一年以后李志惠的成绩真的上来了,她超过了哥哥李小钢。孙志贤是第二名,两个小姐妹太不简单了。桂花问儿子:“小钢怎么搞的,叫妹妹赶上来了。”小钢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用功了,没有贪玩,文喜也不如志惠。”桂花高兴极了,她想女儿可是比自己强一万倍。我一定让志惠多读几年书。一天晚上,全家都坐在灯下听李二强讲故事,他讲的有声有色,逗得全家哈哈笑。桂花说:“别笑了,娘要问你们哥俩长大了都想做什么?还要在家里种地么?”志惠说:“我不种地,我要当老师。”小钢笑着说:“妹妹可真敢想,还要当老师,你有那本事么?”桂花说:“别争了,小钢娘问你,你长大了干什么啊?”小钢说:“我长大了当大官,把那些大坏蛋都打死。”全家又都笑了。桂花说:“咱要当好官,要当包公那样的官。”小钢说:“娘我记住了。”孙长富和冯秀秀对两个孩子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冯秀秀所儿子志高学习有些退步了,还不如志惠,觉得志惠有点像她娘,有股子骨气,这人活着就得这样。孙长富说:“李二强大字不识,当长工出身。自从和桂花结婚后,为村中也办了不少的事。我听张玉良说,李二强天天向孩子们学知识,学写字,他是个有心眼的人,说不定真能学到点东西。”孙长富又说:“李二强和我说过,如果老师以后教不了了就让孩子们去城里上学。”秀秀说:“咱的孩子也能去城里上学,那太好了,不过今后咱们必须节省过日子。”孙长富说:“你不用愁,到时候我可以卖地,咱留二十亩够种的,地多了还得雇人种。假如有一天咱们孩子真的去了城里上学,咱就不用刘祥了。”秀秀见丈夫的脑筋可真是大变样了,过去总说有钱卖地是本事,可如今为儿女上学求上进他可以卖地,真是天地之别。全家谈论着志高、志贤的前途,兴奋地说到了深夜。
      今年的麦收很好,秀秀和孙长富讲:“我看今年麦收就别请先生了,每户送上二升面不是更好?”孙长富说:“这样实惠还省事,就这么决定了。”他通知了每个学生的家长,李二强一家当然同意了,大家都给老师送了面,叫他们改善生活,先生和老伴非常感激。
      麦收过后,孩子们又上了不到三个月就放假了。先生学生都忙着收割大田。一放就是四十多天。二强和桂花把口粮留足后,其余的粮食全卖了。两个人计算了一下,还是不够两个孩子上学用的费用。桂花上愁了,她说:“为了儿女上学的事儿,咱们不能再接受秀秀的帮助了。他家的负担也不轻,人家前些年为了保你花的钱,听金莲说张玉秋在十年当中还了一多半,剩下的人家坚决不要了。我看你问问玉秋还差多少没还上,今年咱替玉秋都还上算了。”过了几天,李二强问过张玉秋还欠多少钱,玉秋说:“不欠了,前几天才刚送过去。长富兄说要不是因为孩子们上学用钱多,这钱就不要了。他说这是他当年自愿这么做的。”接着二强说:“我想今年冬天和人家学着炸油条,在不忙的时候炸,除了卖给本村的,还可以去外面卖,赚点钱添上也好啊。”小志惠拍着手说:“自己炸油条可以解馋了。”小钢说:“你就知道吃,爹娘炸油条又要多受累啊,是为的叫咱念书,你懂吗?”桂花一听小钢说出这样的话,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她笑着说:“我儿懂事了,像你爹。”小钢骄傲的说:“本来就是这样吗,还不是为了我和妹妹读书。”全家真是太开心了。最后二强说:“如果去了城里读书费用就是大,实在不行咱就卖地。冯秀秀家准备留二十亩自己种,也就不雇佣刘祥了,我看咱也可以这样,二十亩地种好点就够咱吃的了,咱把剩余的十几亩地全部卖掉。等小钢有了本事,还怕咱没饭吃吗?”桂花思索着什么也不做声,小钢和志惠听爹说要卖地,心里也紧张起来了,又看到娘不吭声了,幼小的心灵震撼着,就得好好读书长本领,日后好好孝敬爹娘。
      一天,李二强来到张玉秋家,又提起欠孙长富钱的事。他说:“孙家的钱都让你们还了,我总觉得不好意思。”金莲说:“快别这么说,当初你是我们才叫二狗抓走的,你还受了几天罪。再说你现在负担重,以后我三弟办喜事的时候你在帮我们。”他们之间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有替他人着想的心,都有互相信任的心。
      转年来出了正月,志高小钢和志贤都去镇上读书了,小志惠因为出麻疹没去成。她心急如焚哭了两天。桂花劝说:“今年去不成,还有明年了,你生病不好又得了痢疾,反正得先治病啊。”秀秀也来劝志惠,她只好在家里治病了。三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在镇上读书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不重视,同学们歧视,还有的坏学生欺负他们。小志贤时常哭得眼睛发红。小钢再三鼓励她,要坚持下去,我们要拼出好成绩压下城里的人,让他们知道乡下人并不比他们差。一年后老师和同学们重新认识了这三个从农村来的学生。家中在这一年之内,付出的精力、财力也是够多了。孙长富感到有些压力,他开始卖出三十亩地。从长远想把钱存起来,供给两个孩子上学。二强和桂花更

十三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