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八八章 三种制度的战争[2/2页]

护国公 木允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代版gongchan主义。
     一边是丧心病狂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和军人内阁。
     或者说军guo主义。
     一边是士绅农nu主化。
     或者说奴隶制。
     那么在这三个不同制度的诡异战争中,士绅们支持谁还用说吗?
     当然是奴隶制了!
     至于其他的,文化倒退啦,民族啦!忠义啦!统统不值一提,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和看上哪个佃户女儿随便上相比,圣贤书算个屁!再说一边读圣贤书一边上也是可以的,这种事情他们老祖宗又不是没干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现在可是决战时刻。
     圣主明君能不能成就大业,就看这场决战的结果了!
     “都是垃圾!”
     杨庆鄙夷地说道。
     “侯爷,赣州急奏,桂逆病死!”
     一名参谋匆忙走进来说道。
     “谁继位!”
     杨庆说道。
     “朱由楥。”
     那参谋说道。
     “给他最后一个机会,投降,然后以庶人身份来参加大行皇帝葬礼,否则他就等死吧!”
     杨庆说道。
     原本历史上也是先由永历他哥继承桂王爵位,朱由楥死后,永历才接了他哥的爵位,不过两广那边暂时还顾不上,后者也没胆量出击,倒是和他期待的一样,正在到处拉拢那些土司。据说广州朝廷下属军队数量已经扩张到了十万,其中有一半是各地土司拼凑,既然他们这么上道,那就让他们继续吧,把那些土司的青壮都抽干,然后他再动手一巴掌拍死。
     现在先凑合着吧!
     实际上他就连原本驻衡阳的第二军都调了回来,由两个还没完成整编的军去接替,而第二军调回后从巢湖直接北上增援河南,最终使明军在河南的兵力达到两个步兵军和一个骑兵军。
     这也是以后河南的常驻军。
     越来越火器化的明军,对于后勤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兵力再多就很难供应了,这时候为了供应郑州前线作战,沿淮的那些民船就已经全部雇佣了。因为不能确保安全,郑州前线的物资不是走黄河,而是从凤阳向北走涡河和颍河两条线,这两条线最终都能进贾鲁河直达郑州,但因为无法通行大船,再加上逆流,所以运量都不算大。以后就算改由运河和黄河来运输,在还需要给李自成运粮的情况下,也很难运输太多物资给河南。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军工产能也越来越紧张。
     别的不说光火『药』就够受的。
     一个步兵旅各种火炮,鸟铳,抬枪一轮齐『射』就是几百斤地消耗,更别说那些开花弹手榴弹了。
     前线打得酣畅淋漓,后方那些工场的工匠全都累成狗啊,这还幸亏大都督府装备部接管军工,然后有之前锦衣卫军械所的试验制定了更科学的管理……
     当然,主要是工匠待遇提高。
     事实上这时候大都督府装备部下属的工场全部军事化,那些工匠全部或者军籍或者民兵籍,军籍的可以向上升迁成为将领,那些高级工匠甚至享受高级将领的待遇,给杨庆制造燧发枪弹簧的工匠享受指挥使待遇。正是依靠这一点,大明军工产能和质量才能勉强供应前线,但即便如此,无论火『药』的材料还是优质铁矿石甚至就连冶铁的木炭,造炮的铜锡,这些统统都紧张,杨庆甚至已经开始在堆硝造硝石,而冶铁也不得不开始使用焦炭。
     值得欣慰的是,之前他在锦衣卫军械所制造的水力机械也大量使用。
     甚至包括一台水力镗床。
     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一台对炮管内部进行简单处理的简陋机器,欧洲最早的类似东西,是在十五世纪就出现的,杨庆和宋应星一起设计的稍好一些,但也只是勉强能对青铜进行加工而已。
     总之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钱的问题解决了,大明工业规模问题,又成了他必须面对的,这还幸亏只是几万人的作战,要是真得三十万明军齐上,他连弹『药』都根本供应不上。所以对他来说,在北方前线维持总计五个军不足十万兵力,这就是他能承受的极限,而且这五个军还不能同时面对大规模战争。真要是东线两个军也像第一军这样打,那么连这十万人的弹『药』他都供不上,这还不是说目前而是以后计划中对峙期的。就目前他的产能和运输能力最多也就保证一个军,多尔衮要是有能力同样来个十万大军反攻东平,那他还真就保证不了,真得得让部分士兵重新拿起冷兵器。
     如果南方再同时向北进攻,那他就真得悲剧了。
     所以撂句狠话就行了。
    喜欢。
  

第一八八章 三种制度的战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