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传递领导关怀的重要性。他向王主任承诺,未来无论付出什么努力,他都愿意承担,也期待得到相应的回报。
     “明白你的意思,彼此彼此。”
     王主任拍了拍胸口,表明全力支持陈杨,“工作和生活上的事都可以来找我,这里就是你的第二个家了,跟我来吧。”
     无需询问他对居住环境的看法,因为无论条件如何,陈杨都会接受。
     陈杨默默跟随,继续前行。
     王主任曾提到,大杂院里的住户大多与轧钢厂有关,但此刻院内却异常安静,只有几位闲聊的妇女在织毛衣,谈论着邻里琐事。
     作为厂办主任,王清水几乎认识所有人。当他带着陈杨进入院子时,人们好奇地打量着这对组合。
     “陈杨,你就住在这儿,旁边是一位老大爷家,右边是何雨柱,对面则是秦淮茹家。”
     提及秦淮茹时,王主任停顿片刻,叮嘱道:“她丈夫刚去世,婆婆又不好相处,你最好少接触他们。”
     “好的。”
     陈杨点头表示理解,寡妇门前是非多,秦淮茹便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位,慷他人之慨,只顾自身利益,这样的人根本不该留在四合院。
     王主任简单介绍了周边几个小院子的情况后便停下话头,转而对陈杨说道:“陈杨,为了支持你的工作,厂里提供的安家费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的票证,你可以先用着,不够的话再来找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王主任拿出五张大团结和一捆票证。
     这些票证包括粮票、菜票、工业票、肉票、牙刷票、牙膏票、香皂票等,用皮筋扎成整齐的圆柱形。
     这类票证,陈杨并不陌生。它们是特定时期用来购买物资的重要凭证。自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首个“五年计划”
     ,全面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模式下,社会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商品供应也需按计划进行,个人和单位的物资则通过计划分配获得。为保障民众基本生活需求, ** 发行各类商品票证,按计划分发至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最初的票证主要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我国的票证种类繁多,堪称全球之冠。全国2500多个市县及部分乡镇均设有专门票证,用于物资计划供应。同时,许多大型企业、工厂、农场、学校、部队甚至公社也自行印制票证,种类多样复杂。
     各类商品票证常分为“吃、穿、用”
     三大类别。吃的方面涵盖粮油票、肉类票(如猪、牛、羊肉)、禽类票(鸡、鸭、鱼、肉)、蛋类票、糖果票、豆制品票以及蔬菜票等;穿的除了布票,还有化纤票、棉花票、内衣裤票、鞋票、被絮票等;用的则包括手帕、肥皂、卫生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煤票、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以及临时票、机动票等,种类繁多,涉及生活方方面面。总的来说,多数商品都需凭票购买。
     特定商品对应相应票证,缺一不可。为优待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及有突出贡献者,另设有专用票证。
     至于“大团结”
     ,即十元人民币,在货币改革后成为第二套人民币中最大面值的龙币。
     王主任递过钱,陈杨道谢。
     “不必客气,有事直说。”
     王主任摆手示意不用见外,随后带陈杨参观了房间——三十多平米,仅有一张木板床和一张附带的四张凳子,别无他物。
     显然,一切需陈杨自行添置。
     “要不要一起去购物?我让小陈开车送你。”
     “谢谢王主任。”
     陈杨摇头拒绝,“带着我就好,顺便熟悉下周边环境。”
     陈杨言辞得体,王主任虽再三挽留,也未勉强。至于车辆,王主任随口提及便作罢,毕竟留下车就得步行回厂。
    喜欢。
  

第2章 系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