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可值得?
林端若不躲不避,直视着皇后的双眼道:“为一个宫人,便得罪您与左丞相大人,当然是不值得的!可香梅不是普通宫人!端若视她为亲妹!这桩事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当初若是皇后娘娘提前告知,便不至于赔上您侄子一条性命!可惜您太高看了自己的地位,太小看了宫人的性命,在端若这里,宫人的命也是命!”
皇后听了,只愤怒的盯着林端若,而后拂袖而去。
林端若知道,她与皇后之间那短暂的联盟与和平,就此破裂了。
皇上问林端若,他们的儿子应该取什么名字,林端若想了半天,说安字便极好,不求他日后有着什么样的前途,只愿他一生安康,她便满足了。
皇上听了,大笑起来,道:“你这心愿倒是与之前朕为柔妃的儿子取名字时的心意正好相通。朕年过四十连得两子,看透了这世间的一切繁华,就希望他们能顺遂安康的过一生,便是极好的了!”
林端若娇笑着应了声。
之后,皇上便下旨,为林端若新诞下的皇子取字安,唤做楚华安。
自此之后,林端若在宫中更是风光无限,皇上对她宠爱更比从前要甚,对她的儿子也更是喜爱的不得了,一时之间,后宫的嫔妃无不或奉承或巴结,只希望能得到林端若的善意与赏识,如同那位出身低贱的柔妃一般,让林端若能够另眼相看,好能从她那里分得一些皇上的宠爱,隐隐之间,林端若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与声望甚至超过了皇后。
皇后自然是不能忍的,可是林端若行事谨慎,又鲜少出宫与旁人来往,左右就与柔妃来往的多一些,她自己的正元宫中更是护卫的严丝密缝,特别是与她儿子有关的一切,只除了林妈妈与香梅等几个贴身的宫人之外,严令其他宫人进出内殿。
寻不着过错,又找不到机会,皇后便只能让自己看着林端若在后宫中一片风光,努力的忍下去。
过完新年,便是顺德十九年。
顺德十九年一整年,后宫之中都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柔妃的儿子与林端若的儿子也都陆续满了一岁了,看着柔妃岁月静好,有子万事足的样子,林端若在无数个夜间,却是不停的反复做着恶梦。
她梦见自己的父亲母亲,还有妹妹,还有当年将军府内那么多亲如家人的下人,都站在自己面前不断的指责自己,指责自己只贪恋着如今的幸福日子,忘了为他们报仇,忘了自己当初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入的宫。
林端若曾在林妈妈面前伤心垂泪不已,深深的自责自己不能尽快的为亲人报仇,林妈妈便安慰她,来日方长,不愁没有机会。
因着这个原因,林端若对皇后的态度越发的冷淡了起来,在皇上面前却是更加的娇媚可人。
这一年里,皇后只被林端若对她的态度给气得不行,可她深知自己此时不宜与之对撞,因为在林端若的身后,有着皇上这座宫中最大的靠山。
所以皇后竟似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像从前,却是每日都去太后的定坤宫请安,陪着太后一道闲聊礼佛。
一开始太后并不喜欢皇后,她原本从前就对皇后不怎么喜爱,可是毕竟人上了年纪,又架不住皇后有心的侍候奉承,慢慢的,竟也与皇后一日日的亲近了起来。
又到年关,皇上热热闹闹的为林端若的儿子举办了周岁宴,让正元宫的风头更甚。
皇后曾轻描淡写的在太后面前提起这场宴会,说是极尽奢华,太过浪费了,如今因着连年战事,国库空虚,若是传出宫去,恐会招致民间非议。
太后听了,竟微微有些动气,冷哼一声道:“疼爱孩子是没错的,可是这般铺张,都不怕孩子折福吗?”
皇后瞧着太后面上的神色,装着不经意的接了句:“圣上一向主张节俭省财,因着边疆的战事不断,百姓生活疾苦。但是母后您也知道,圣上极为疼爱端贵妃,怕此事也是端贵妃自己提出来的,毕竟她太过年轻,又是育的头胎,自己的孩子喜欢的过了头也是正常的!”
太后听了,面上却是怒气更甚,不高兴的道:“不能因着年轻便如此不懂事,圣上多年的好名声就要被这个女子给败光了!从她一开始入宫,老太婆就瞅她不顺眼,长得太过妖媚,又太过懂得如何去迷惑男人!哼,若不是看在她为皇家诞下一位皇子的份儿上,如此行事,说不得,怎么也要将她赶出宫去!”
皇后看着太后一脸的怒气,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是暗暗一喜,她微微抿着双唇,垂头应和着太后的话,心里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机会来了!
第166章 端贵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