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着被赶出来的李延生,赵方走进了营帐,“殿下。”
      施若兰将已经写好书扎递给赵方,说道:“送去京城。”
      赵方上前接过来,答道:“是。”正要转身离开的赵方,忽又停了下来,问道:“殿下此行,不正是要请李延生出任水师都督吗,可为何,殿下又要将他赶出去?”
      施若兰说道:“他想要做我大明的水师都督,我还要看看他够不够格。”
      赵方听罢,不由得愣住了,他没怎么听明白……
      自赵方跟随施若兰以来,她的气度才华智慧格局,方方面面都让赵方钦佩不已。但有些时候,她的做法他又理解不了。比如这次,不远千里来到西州,就是去请李延生出山的,现在李延生愿意了,她却反而将他赶出了营帐,这实在是让赵方无法理解。
      但是潜意识里,又让他无条件的相信,她做的都是对的。
      这时候,李延生忽然来到赵方的面前。
      “李大人,可有什么事?”
      李延生说道:“老叫花子想问一问赵护卫,近来大明水师与江州水师可是有过大战,”李延生停了一下,又说,“是否败了?”
      赵方听罢,几乎脱口而出,“你如何知道?”
      李延生又说,“还是惨败?”
      赵方更觉得奇怪了,正待他要问话,李延生却转身走开了,口中还说道:“哎,败了就对了,不败才奇怪。”
      赵方心里不由得嘀咕,这李延生说的是什么话?
      到了晚上的时候,李延生又过来找赵方,他递给赵方一封书扎。
      “这是老叫花子写的,烦劳赵护卫转呈给公主殿下。”
      “这是?”
      “这里面写的,殿下或许有兴趣。”
      “这?”赵方掂了掂李延生递给他的手札,还挺沉的,看来写得还真不少,“李大人为何不亲自呈给殿下?”
      李延生答道:“我老叫花子就不去殿下面前碍手碍脚了,省得殿下看了我这老叫花子心里不痛快,还是请赵护卫帮个忙吧。”
      李延生说罢,已经走开了去。
      赵方看着李延生离去的背影,又看看手中的书扎。他转身去了施若兰的营帐,将李延生的书扎呈上。
      施若兰展开书扎:
      殿下容禀,如下是罪臣李延生越俎代庖妄议水师之言,请殿下恕臣之罪……
      施若兰细致地看了李延生的手札,洋洋洒洒写了好大一篇。手札详细陈述并分析了大明水师存在的问题,将大明水师与江州水师之间作了比较。
      在李延生看来,大明水师从筹建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败。
      首先,一支强大的水师,并不是造几艘大船,招几个人就可以组成的。
      打造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水师,少不了几年,甚至是十年以上战场的磨练。而大明水师招揽的大多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又在泸湖练兵。卢湖水面平稳,与水流湍急的岷江万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跟闭门造车,没有区别。就算再练十年,二十年,也一样是输。
      其次,大明水师主帅杨云非帅才,充其量算是将才,还是比较一般的那种。
      而江州水师主帅古峰,却是身经百战,难得一见的将帅之才。他手下的将士跟随他出生入死,非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主帅更是信若神明。这种信任,没有数年出生入死的并肩作战,是绝不可能建立得如此牢固的。
      这样的水师,天生就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强悍的战斗力,远非外强中干虚有其表的大明水师可比。
      故此,大明水师焉有不败之理?
      一支强大的水师,仅仅靠砸钱也是砸不出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况且,杨云亦没有挑起大明水师这个重担的能力。
      ……
      施若兰看罢了李延生的手札,禁不住地长叹了一声。
      赵方问道:“殿下因何叹气?”
      施若兰将手札递给赵方,赵方看过之后,说道:“看来这李延生,确实名不虚传,他人在偏远的西州,却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州水师了如指掌,还分析得如此头头是道。”
      施若兰也非常认可,“不过他对江州水师主帅的了解,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许他知道的,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殿下说得不错。”赵方又说道:“那殿下打算怎么办,立即任命他为水师都督?”
      施若兰摇摇头,“用不着这么急。”
      赵方不由说道:“殿下总是沉得住气。

第36章 臣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