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家承认自己也是修仙之人。
让他没想到的是,司徒彦倒是很淡然,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说道:“《仙灵诀》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司徒家无意争夺天下,更愿意看到现在的朝廷维持下去。只可惜,祸乱为之不远,已经不可避免。”
他似乎欲言又止,语焉不详。
“敢问何为祸源?请您说的更详细一些。呃,晚辈的感觉是,因为修仙之事出现的缘故,很多事都看不透了。”颐典问。
“嗯,鲁王的确是一个坦荡之人。祸乱之源,往细了说,是人心。往大了说,那反倒微妙了。就老朽所见,最大的祸源就是当今皇上,他是一个小孩子,性情不稳定,极易受人摆布或者身不由己走上歧途。此外,其他家族同样蠢蠢欲动,不安分的人太多了。如果没有你的支持,他杨世安保不住皇权。但依老朽看,你们两人之间裂隙已深,很难弥合。杨世安疑心重,心术不正,身边小人多,未来不知会闯出多大祸事来。而你,更是凭着自己喜好做事,勇猛有余而韧劲儿不足,做不到能屈能伸。故此,现在最大的祸源是你们君臣之间的嫌隙。”
颐典深深震惊于司徒彦见识的老辣,眉头紧锁着倾听。
司徒彦继续道:“老朽知道,你鲁王今时今日还不能相信老夫的话。但有朝一日你会明白,君臣一心对整个天下是多么重要。今日的谈话,权当是老夫给鲁王提个醒吧。”
颐典还是年轻,没忍住,问道:“您说的杨世安身边小人多,易受人摆布,是不是指他背后的人?而蠢蠢欲动的是不是??????杨绰?”
司徒彦看着他,有些惊讶,“看来你知道的也不少,不过这对你而言没什么好处,反倒是不知道的好。老夫这么说倒不是担心你知道的多了会被皇帝猜忌,你也不是胆小怕事之人。你该明白,知道了这等事,会影响你的判断,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会影响你的抉择。在老夫看来,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在位的是个流氓地痞、山野村夫都不打紧,重要的还是你们君臣之间的互信。”
顿了一顿,他叹了口气,继续道:“在你身上,老夫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前朝之所以最终崩解,与老夫有莫大干系。当年老夫正是因为对当时的皇帝、太子沉迷于修炼不顾朝政不满,苦谏无果后才最终反叛的。自打老朽离开后,前朝就此一落千丈,最终崩坍云散。人是可以长生不老,可以修仙得道,但不能因此忘记对人世的责任,不能为一己私利置天下人天下事于不顾。哎,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真正超脱于人世宏观全局者少之又少。老夫也看出来了,很多事即使不愿看到,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老朽能说的就这么多,不论你信还是不信,不论你能否看清时势,都请你务必记住对全天下的责任,不可一意孤行。”
颐典内心的震撼自不消说,待司徒彦说完许久他才道:“前辈说的晚辈都信,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话说的不只是被人左右,人还会被自己束缚,想超拔洒脱都不能,何况是俯瞰天下。我们都是局中人,在人世的囚牢里苦苦挣扎。不过前辈有一点可以放心,晚辈会将天下人放在心上。无论我是否最终成仙得道,都不会忘记自己对世人的责任。”
“嗯,你的时代到了,注定是个纵横天下的英雄豪杰。大胆去做吧,不要被老朽的话影响了心志,更不要因此畏首畏尾。无论他人如何评价你,你只要保守一颗善良本心也就够了。”
“是,前辈的话晚辈谨记于心!”
“嗯,你很不错。老朽该说的都说了,这便告辞,鲁王不必送。”说着,司徒彦站起身,冲颐典一抱拳,转身大踏步向外走去,很快消失。
颐典真的没去送,他还在回味司徒彦的话。他感觉得到,这是一位经历过太多人世沧桑的老者,有着年轻人没有的智慧底蕴。自己虽然不能预见到他所说的灾祸因何而起,但在心里却给自己加了一份重担。
多年以后,当他回想起今日司徒彦的话时,方才惊觉当日的司徒彦见地是多么不凡,而他自己却是越走越远了。
第264章 智慧老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