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又有人来报:“王爷,段青裳退回十里铺。”
“好,让骆明回去,樊林盯着段青裳。”颐典吩咐道。
“接下来怎么办?”王纯阳问。
“他们在城中,我们兵力相当,很难攻城,还得想想别的办法。”颐典道。
“恐怕你现在最担心的是晏王避战不出吧?”王纯阳问。
“是啊!他要是不出来,我还真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兄弟,你拿着人头,带上几十个骑兵去城门下叫骂。”
王纯阳现在心情不错,因此没有反对这等上不得台面的活儿,叫上几十个骑兵来到城门下辱骂陈南起。但任凭他们骂得多么难听,晏兵就是不出战。此后的一个月内都是如此,无论颐典令人如何挑衅,晏兵都是谨守城池,按兵不动。颐典担心晏王有别的阴谋,率军回到甘泉城,并派人四处打探,没发现晏兵有任何动静。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却忽然听到晏王增兵的消息。陈南起的二儿子陈伯雄领兵十万自宁城赶来,同时携带大量军械、粮草。颐典心生一计,叫来郎健、骆明二人,让二人悄悄带五万人夜里出城,直奔十里铺,随同前去的还有陆秀山、岑刚、无觉大师、清羽道人。
他们到了十里铺,立即和樊林配合,猛攻段青裳所部。于此同时,颐典又派人切断了十里铺和大泽城等地交通要道,防止大泽城得到十里铺的求援消息。晏王不知颐典暗中对十里铺用兵,反倒率领二十余万大军进攻颐典大军所在的甘泉城。后者避战不出,谨守城池,任凭晏王进攻了七天。这七天里,为了吸引住晏兵,颐典甚至冒险放水让晏兵攻进城中,然后再竭力杀回去,让晏王看到城破的希望,牢牢将之吸引在此处。
七天之后,被樊林率军击败的段青裳逃回晏王阵中,樊林率军在后追赶,颐典立即挥兵出城鏖战。晏兵攻城七天,师老兵疲,鲁军以逸待劳,这一仗杀得晏兵人仰马翻,陈南起不得已,再次退回大泽城不出。
颐典索性率领十五万大军守着大泽城不动,另派樊林、郎健、骆明等人各率三万大军四出袭扰,攻城略地,而他则切断了大泽城与外界的联系。晏王忍耐不住,再次出城战鲁军,颐典挥军与之大战,缠住不放,鏖战十余日,双方无不是损失惨重,只得罢战。而与此同时,樊林、郎健、骆明等将领则率领大军及高手连克连捷,占取十余城池,渐渐将大泽城包围,而且收拢大量俘虏,鲁军规模已猛增至近三十万。
晏王陈南起渐渐发觉情况不妙,在一天夜里准备突围出去,却不料被韩盛和马卫东派出去的哨探发现。颐典闻听消息立即将三十万大军一股脑压上去,一路追杀不止,狂追二百余里直抵锦阳城才被晏王收拢残兵顶住。颐典集三十万大军猛攻锦阳城,晏王不断下令各地派兵增援。颐典再令樊林等率军攻城,自己带五万骑兵阻援。又是一场鏖战,在樊林率军猛攻之下,锦阳城摇摇欲坠,晏兵惊恐,军心浮动,陈南起再次率军突围。颐典挥军继续追杀,一路追一路四处收拢残兵整训以为己用,兵力再增加到四十余万,兵进平川城,而晏王则退守高兴城,收拢之后只剩下二十万疲兵。
至此,颐典已经率军与晏王鏖战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吞没了晏王半数领地,兵威日盛。这让本以为可以借两虎相争他好从中得利的杨世安觉得不可思议,更加畏惧颐典,居然失心疯了,只给颐典提供十五万大军的粮草。颐典沿途收拢了不少粮草,虽然暂时够用,但时间久了肯定不敷使用,气愤之下遂按兵不动,反复催促朝廷供应粮草。杨世安以国库紧为由,仍是只提供十五万大军的粮草。将士们愤恨不已,多有劝颐典起兵造反者。颐典找到刘海方,对他道:“师伯,请您暗示杨世安,如果他再不供应足够的粮草,小侄可能造反。”
第309章 鏖战晏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