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4章 趁热打铁[2/2页]

玄阳御天记 漱溪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比哭还难看,“既然如此,小僧听候王爷调遣!”
      周洪泰也道:“没想到,你们师兄弟再次团聚,可喜可贺。”说完又指着一个肉墩墩的胖大汉子道:“这位是那伯雄兄弟,邙山派弟子。”
      颐典忽然想起米帮有两个人也是邙山派的,便问道:“王谦和阮逸是你什么人?”
      那伯雄一愣,“两位师兄都在米帮啊,难道王爷认识?”
      颐典爽朗笑道:“米帮少帮主洪天涛是本王兄弟,当然认得。”
      那伯雄憨憨一笑,“看来末将也来对地方了。”
      周洪泰又指着一个中等身材,满脸须髯的汉子道:“这位是王耀先兄弟,本是莲花门中人,后来得罪了帮中元老,被迫离开。”
      颐典拱了拱手,“欢迎!”
      王耀先也施礼道:“末将见过王爷。”
      周洪泰这时道:“末将这就前去劝降朱建山!”
      “好!”
      颐典送出四人,看着他们走向益城城门。
      周洪泰叫门,城楼上的朱建山见他回来了,问道:“周将军怎么来的?难道已经投降了鲁军不成?”
      周洪泰道:“对!祖良训这个蠢货为了一己私事抛却将士于不顾,半途中了埋伏,只身逃跑,留下我们被俘。这样的将领,没必要再追随。至于俣王,虽然也算是明君,但纵容火神教祸乱天下,令人心寒。目下鲁王已率军围住益城,樊林将军则在汝南牵制胡云翼,俣王很难再派兵救援益城。虽然围城的只有十万人,但足以将众将士困于此地。况且,鲁国国力远过于俣国,添兵围城轻而易举,益城城破是早晚之事,还望朱兄三思,为将士们着想,不要徒然顽抗,既害了朱兄弟自己,也害了众将士性命!此前鲁王已将被俘的其他将领放了,只留下兄弟我和这几位兄弟。鲁王宽宏雅量、雄韬伟略,无论是智谋还是胆识,皆非俣王可比。纵横疆场十余载,未尝败绩,世所罕见。朱兄乃老成之人,算得上中规中矩,如果朱兄以为可以和鲁王较量的话,兄弟我不会再废半句话。还请朱兄弟三思!”
      朱建山沉默了一会儿后问道:“敢问我等投降之后鲁王打算如何处置众将士?”
      颐典远远听到,运功将自己的声音送出去道:“愿意留的留下,不愿留的发放川资,可以走人!”
      “好!谢鲁王!我们投降!”
      “也感谢朱兄弟深明大义!”颐典朗声道。
      随后,朱建山命人打开城门放鲁军进入。俣军放下兵器投降,颐典命人占领了俣军粮库,将银钱准备好,发放给选择离开的将士。经过一番整顿后,十七万大军留下效命的只有六万多人,可见大部分将士是厌倦战争的。留下的将领除了朱建山外还有蔡国珍、李易、常家英、袁贵民,颐典索性更坦荡一些,将投降的六万将士交给周洪泰统领,这些降将也一并交与他。这让周洪泰更加折服,死心塌地追随颐典。
      之后,颐典遣傅海青率领郑远桥、刘振冲、黄牧、曹聚、王通宝率本部兵马五万,郎健、骆明、韩盛、马卫东率本部兵马五万,周洪泰等俣军降将率本部军马六万,三路进军,直扑抚城。同时他又传令樊林不住出兵袭扰,牵制胡云翼,使之不能救援南方。
      三路大军接连攻城略地,直逼抚城。七日之后攻下抚城,兵力增加到二十万。之后继续东进,兵指太康城。俣王大惊之下下令胡云翼分十万兵救援,后者被逼无奈,分出十万兵马交与俣军将领郭守义。樊林得到消息后亦挥军东进,发挥飞轮艨艟战船优势,沿江而下。颐典写信请胡景堂亲赴蕲城,劝降胡云翼。胡景堂照做,胡云翼归降,樊林所率军力猛增到三十五万,沿江而下再无强大阻碍,一路高歌猛进,直逼金岭。
      此时王纯阳、慧量等人已将安家人送到安定城后回归益城,安仪信成为王府官员,辅助彭希文。
      颐典决定带上众将赶赴前线,坐镇指挥,欲彻底平定俣国,为平定天下迈出最关键一步。

第474章 趁热打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