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游估计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长的批文。
      嘶~
      倒吸一口凉气。
      终于……
      这种震惊路人才会出现的句子有一天也出现在了自己身上!
      “怎么长?”
      坐在一处新搬来的桌椅上,王游看着眼前的公文感叹。
      据说这桌子还是今天早上搬进来的,位置就在之前的兵部侍郎叶正初对面,两个兵部的副官左右坐着,刚好也是对应两人左右侍郎的位置。
      而站在边上的夏颜良则是微笑着回应。
      “为了便于统计,所以都是把全国各地的呈报都统计到了一起!”
      看着这一长串的汇总,王游又仔细看了几个字数……
      大周朝虽然疆域很大,好在人口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反正没有王游所在的后世那么多……所以一个地区上报的人数有限,而取仕的几乎十分之一都不到,甚至只是5%以内。
      这么少!
      “武举的取仕人数是怎么决定的?”王游突然问。
      “回大人……若是乡试和会试的话,按照我朝惯例都是由兵部来确定,如今尚书大人放权,那就是您来决定了。”夏颜良恭恭敬敬地说。
      没办法,眼前这位王大人真的是前无古人,后不知道有没有来者。
      如果有,那也是数百年才有一位吧。
      能够从一个几乎不起眼的读书人成为殿试最年轻的进士,此后惹怒了官家被发配边疆,之后又一战成名直接回到兵部统领千军。
      这等履历,哪怕是话本中都找不到范本……不亲身经历的话谁信啊。
      而对方如今直接上手就掌控着整个大周朝地方武举的名额,这等权利放眼整个大周朝都没有几个!
      因此夏颜良就算是第一次见到王游,那也是恭恭敬敬的,不敢乱说话。
      “那殿试是由陛下决定?”
      “依照惯例,是的。不过陛下在武举殿试之前也会召集兵部的大臣商量情况,除非遇到很符合陛下胃口的人,否则不会有意外!”
      噢~
      这么说的话,意思还是兵部来确定。
      大周朝的国情比较特别,是以武立国!
      当年之所以能够在战国动乱时期脱颖而出,也是对武者的敬仰和放权……
      王游没经过过那种时期,但从文献与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来看,应该是当时对江湖势力的宽松政策才吸引了更多闲散人士进来,而武举是大周朝在立国之初就有的规矩。
      跟那些立国后开设的不一样。
      大周朝还是个小诸侯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武举……所以江湖势力的加入让整个国家战斗力提升了很多。
      最后一举将大周朝抬到了强国的地位上!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周朝兵部的地位比较高的缘故,吏部是官员管理,兵部是武举和军队,若不是中间还有个有钱的户部的话,兵部排第二也不是没有可能。
      明白了缘由王游便知道了后续该怎么做了。
      仔细研究批文上的人数……
      王游发现北方选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南方。
      跟科举一样!
      虽然不太公平但这几乎是朝廷默认的模式,毕竟北方才是大周朝的正统地盘,其余无论是西境还是南境都是属州然后划归的。
      挑选几个熟悉的地方,王游发现这次泊阳城也有20个名额,对应着乡试举人的20人。
      不过……
      “颜良我有个问题请教。”第394章 武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