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跑审批手续这三个月时间,宋玉民迅速成熟起来,原本只是个一心埋头教书的老师,现在已经能够应付各种复杂事情了。
宋玉民的智商够高,只是从前太过书生气,这样的人或许是个好老师,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这段时间李长久那边也很忙,并没有多少空闲陪着他去跑手续,所以大多数手续都是他独自跑下来的。
哪怕上面支持私人办学,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期间坐了多少冷板凳,受了多少冷眼,遭到多少人的质疑和鄙视,宋玉民都忍了,谁让他学历只有高中,却要去办一所中学呢?
好在镇政府对他办学校很支持,毕竟那里的职员有很多人家的孩子都当过他的学生,对于宋老师的认真负责大家都是亲眼目睹过的。
再加上如果镇中学能够早一天办起来,他们的孩子就算考不进县一中,也不用大老远跑到永红乡去读中学了。
所以建校所需的三十亩地很快就批下来了,租期一次性批了三十年,租金允许他们一次性交三年,并承诺未来租金的涨幅不超过50%,这对于宋玉芳来说,简直是节约了一大笔资金,毕竟未来土地涨价的速度有多快她知道的。
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益民中学的审批手续总算是下来了,此时正赶上七月底,天气炎热正方便工人施工建房,宋玉民决定抓紧时间先把教室和宿舍给盖好。
宋玉芳的一个病人正好是个砖瓦厂的厂长,听说她哥哥要办学校,便承诺了给最优质的的砖最合理的价格,还给他们介绍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施工队。
平房建起来相对容易,镇上的人知道这是给他们的孩子们建学校,很多人都自发地过来帮忙做义工,还有人煮了绿豆汤送到工地上,免费送给工人们喝。
施工队的队长也是青云县下属的一个小村里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又是感动又是羡慕,就对宋玉民说:“宋老师,你们以后如果要到我们那边的三阳镇建学校,我就带人给你白干,不要工钱!你不知道,我们那边的孩子读书有多难!”
宋玉民听了这话,心中生出一个念头,这辈子他建的第一所学校是靠了他妹妹,但是以后如果他有能力了,一定要在青云县周边所有的镇上,都建一所中学,让镇上的孩子们不用再跋山涉水跑到远处去读书了。
**
益民中学于1987年9月1日正式开学了,首批迎来了四个班,160名学生,招聘的教师只有30人,校长1名,副校长1名,教导主任由宋玉民兼任。
宋玉芳把这个信息连同第一手的图片交给罗江红,让他在兰城找关系发到了报社和电台,大力替他做了一波宣传,借此机会吸引到了一批优秀的退休老教师。
这个时代,民风淳朴,民心也够淳朴,这些退休老教师受到了感召,决定为偏远小镇上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余热。
他们对薪水要求不高,对食宿条件要求也不高,只想能够让那些好容易得到读书机会的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宋玉芳感动不已,她原本只是为了成全一份亲情,然后发现,人性中其实有很多她从前没有发现的闪光点。
第95章 人性中的闪光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