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这啥是白泥膏啊?”我指了指赵三哥手上的泥问。
“这白泥膏要是往专业了讲那就是一种秦汉时墓葬中常用的土,摸着细不溜秋儿的,比较粘,潮湿的时候是青灰色,晒干了就他妈是白色或青白色。”
“铲子戳到夯土层了,这是白泥膏下面还连着青膏泥!”
赵四哥面色大喜:“但愿这是个新锅子!”
我听的五迷三道,又向着四哥问:“四哥,这啥是新锅子啊?”
“这新锅子啊就是我们行里的黑话,就是说这个墓头没被别人掏过,要是个新墓,这样才能有玩意儿!”
“掌眼的,这回咱可是要发大财了,一个大锅子哈哈哈!”
“擦,三哥你特么小点声,夜深人静的可别招来野狗!”
这里的“野狗”是我们当时的一句行话,就是说别让人看到。
赵四哥皱了皱眉头,提醒了一句。
老师傅没有回应,瞥了一眼坑口:“悬啊,我看这杂草丛生,怕是要砸锅子!”
赵老三却一脸的不以为意,他清了清喉咙:“反正来都来了,总得掀开看看,毕竟这还是个大锅子呀!”
“就算他娘的再不济,剩锅子咱也能接受!”
他嘿嘿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以第一个探洞为中心,向四个方向每半步打一个探洞,打到什么时候洛阳铲掏出来的土不是夯土了,墓室的边界也就能确定了。
用这样的方法就基本能确定墓的大小,甚至可以判定墓的型制,当然了直接挖也是可以,不过这就显得不专业了。
正在用旋风铲忙活的赵四哥嘴角抽了抽:“他妈的!”
“咋了老四?”赵三哥点了一根烟,有些不解。
“你们看看吧,这他妈的是个盗洞!”
赵老三闻言快步向前去查看:“这还真他妈的是个盗洞,咋回事,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啊,点这么背!”
“掌眼的,这大坑被雀儿摸过了!”
“草,白忙活一场了,妈的成捡破鞋的了!”
赵三哥狠狠的吸了一口烟,脸色很难看。
王忠气喘吁吁的跑过来瞥了一眼深不见底的盗洞:“前几天来探过了,没有被盗的痕迹啊!”
老师傅在一旁嘬着烟袋锅子,很平静的说了一句:“你们啊,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
一众人闻言都是一脸疑惑的看向老师傅,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老师傅又是嘬了一口烟袋锅子这才缓缓开口:“盗完之后,所有的烟头,烟盒,水瓶这些东西全都会收走,盗坑要一律回填。”
“而你们先前挖出夯土层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他们盗挖之后就没来的及回填,更没有撒上草种子,季节不对,就会用杂草掩盖。”
后来在我的追问之下,老师傅又和我讲了很多故事,其中他还重点提到这散土其实是非常不专业的。
而且根据近年代的“盗墓祖师爷”姚玉忠也曾说过,不回填的人太不讲究。
其实啊,名义上,这是对逝者的尊敬,实际是为了不留痕迹,防止后面追查的。
第三章 塘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