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鹞子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却多了起来。
“诸位,这里便是李相师当时的铺子,不过,现在是不住了,哈哈。”
一个身穿公服的吏目在前面带路,一群人跟着。
“大家看,这里就是当日魏国两位使臣雪天静待李相师的地方,哦,项玉泉宗师当时就坐在这个凳子上。”
所有人都羡慕的看过去,这不大的铺子前面,竟然石雕着几个人,看面容,正是当日在相铺前等李玄的几人。
礼部尚书张延亭、宰相温解、安国公徐正、十国传奇人物项玉泉,还有府尹章怀玉。
京城当时这事情沸沸扬扬,许多人都听说堂堂宗师在鹞子街雪天中等李玄的事情,不禁好奇,再加上李玄现在声名显赫,在京城算是一个风云人物,这些人更好奇李玄到底是什么人。
连带着李玄的旧日居所也成了旅游的地方。
这当然还是章怀玉的手笔,要带动鹞子街的经济发展何其之难,寻常办法肯定是不成,章怀玉剑走偏锋,干脆用李玄做文章。
当时李玄知道后,只是笑而一语:“只要对街坊有帮助,不要神话我,那就没有问题。”
有了李玄的应允,章怀玉彻底放开了手脚,甚至根据李玄的事迹造出好多故事。
比如现在相铺前的石雕,说的简单点,就是宗师高手在门前等着李玄出来。
可章怀玉让人将这一切说的高大上了:大雪封了京城路,宗师静待李玄出。宰相尚书作陪客,不敢语惊醉酒者。
这些游客多为孺子,或为富商,还有武者,听着吏目说着一件件李玄的事情,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这时,何大叔包子铺引起有些人注意。
“我听说当时几位大人都吃过这家的包子,还交口称赞呢。”
“不是,我听说是李相师吃这包子,他们觉得这包子肯定不一般,才吃的。”
一群人争先恐后,何大叔才三笼屉包子,短短几个呼吸就全卖完了,这些人扔钱也不吝啬,管他多少钱,只要抢到一个包子,一锭银子也成。
“这便是李相师日日要吃的包子么,果然晶莹剔透,香气扑鼻,不似凡间之物。”
和何大叔同等待遇的,自然还有金大娘,谁都知道,李玄吃完包子都是要来一碗卤豆腐,故而,金大娘的生意也是热火朝天。
事实上,同样的事情在鹞子街各处都有发生,但凡李玄去过、吃过或者看过的,都受到了照顾。
街坊们抓住商机,各家的零吃物品,或者自己做的小配物,打个李玄的名号,就如同驰名商标一般,售卖一空。
“好了,这里讲完了,接下来,咱们去鹞子街最神奇的地方,半月亭。”
“我给大家讲一下半月亭补全残诗,宗师立地顿悟的过程。”
所有人眼睛一亮,李玄当日那首诗可是流传极广,甚至国子监儒者都拿来分析研读。
各有各的需求,文人是仰慕李玄作出如此绝妙诗词,想看看这地方。
而对武者来说,听说宗师因为此诗顿悟了,他们也想在这里来个顿悟什么的。
甚至,还有些人专门拿着抄写李玄的诗词,站在半月亭,闭眼领悟这其中意境。
“好了,时间到,下一批了。”
没想到,章怀玉做事也心黑,一批游客参观半月亭的时间只有两刻钟,时间到了,就不能继续在半月亭。
如此,鹞子街显然成了旅游一条街,而李玄相铺和半月亭,更是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打卡圣地。
有外地人更说:不去鹞子街,那就不算去过京城。
......
第53章 鹞子街,旧貌换新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