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 欺软怕硬,秦攻魏守[2/2页]

大秦:兵仙皇弟你惹不起 理智当饭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父,叔父身体安康。”
      魏庸打量着他,淡淡地开口道:“你还回来作甚?”
      魏靓仔也知道自己的叔叔是个凉薄性子,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在他眼中一文不值;
      于是也不在意,而是继续恭敬地说道:
      “启禀叔父,小侄是受人之托,来给叔父带个消息的。”
      魏庸眉头一皱,有些疑惑地问道:“何人?”
      魏靓仔抬起头来,压低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秦国,平阳君,嬴敖。”
      魏庸瞳孔一缩,环视左右,见没有其他人在场,这才继续问起详情;
      魏靓仔自然是一字不落地将嬴敖托付给他的消息禀报给了魏庸。
      魏庸听到消息,脸色变得非常凝重······
      ······
      一个月后,李信带着足足十万秦国大军东渡黄河,来到了魏国境内。
      他带着大军赶到燕县和蒙毅、杨端和汇合后,燕县的秦军扩大到了十三万的规模。
      咦~~这个数字听着有点耳熟哦~~是吧,公孙杰?
      三人在燕县聚头,然后很快便按照之前嬴敖的指示商量好了分工。
      蒙毅带五万大军南下和嬴敖汇合不必多说。
      剩下八万中,最开始全程参与此次伐魏战役的三万士卒中,抽调一万人负责将这五万多魏军俘虏押送回秦国;
      沿途有秦国的众多民夫和运粮部队一起照看着,倒也万无一失。
      剩下的七万大军,留三千驻守燕县,李信统率剩下的近四万人马,杨端和统率三万人马,以燕县为界,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进军。
      由于之前一战,魏国北方三座大营以及附近许多县城的兵力都投入了进来,并且被嬴敖给一锅端了;
      所以现在魏国北方防守极度空虚,以李信和杨端和手中的人马,足够横扫魏国北方了。
      十日后,蒙毅带着五万大军再次南渡济水,来到黄池县与嬴敖会合。
      “上将军!五万大军已全部渡河完毕!”
      “嗯,今晚先休整一夜,明日留五千人驻守黄池;
      你带两万兵马进军中阳,王贲将军带两万五千兵马发兵雍丘。
      我带着这几千骑兵去大梁城外转转。”
      中阳和雍丘就是之前公孙杰调动的部队中,南方两座大营的所在地,现在也是兵力空虚,正是占领的好时机。
      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将魏都大梁夹在中间,一左一右正好能死死钳制住大梁城。
      “是!”
      王贲和蒙毅立刻拱手领命,随后下去休息了。
      次日一早,秦军兵分三路,开始向各自目标进军。
      ······
      与此同时,之前魏国派去各国求援的使者也都陆续回来了;
      带来的消息好坏不一,且以坏消息居多。
      距离魏国最近的邻国韩国早已孱弱不堪,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能力帮助魏国?
      而且韩国和秦国大面积接壤,地理位置是六国中最危险的;
      韩王和朝堂大臣们商议后,一致认同不能因此而得罪秦国,否则韩国危矣。
      齐国则一向与秦国交好,而且离得最远;
      齐王表示,就算你们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也溅不到我身上,所以不愿意?这趟浑水。
      燕国和魏国中间隔着赵国和齐国的部分疆土,即便想要伸出援手也是鞭长莫及,何况人家根本就没有要帮忙的意思。
      楚国还在摇摆不定,国内的派系势力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使者回来时各大臣依然在扯皮争执,并没有带回明确答复。
      唯一明确表示会出兵相助的只有赵国,但是赵国自二十年前长平之战后便元气大伤,国力远不如前;
      能出多少兵还不好说,更关键的是,他们出兵也是需要时间集结的。
      就在此时,有探子来报,说是秦国又派了十万大军增援;
      而且有五千余骑兵已经到了大梁城外······

第69章 欺软怕硬,秦攻魏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