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李小燕带了一位《凌安晚报》的记者找到了李博。原本李博还以为要去凌安市坐下来喝杯茶什么的,谁知道就杀来了他外婆家。\n “刘记者想要了解一下你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直接过来了。”李小燕对李博解释。\n 李博点点头:“我理解。”\n 刘记者是个戴眼镜的书生气年轻人,大概也就是刚刚转正的记者。毕竟李博只是一个新锐火起来的小说作者,以新闻价值来说很低,采访规格低自然不会高,没派一个实习记者过来,就很给面子了。\n 这个时间点,家里人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所以刘记者来时,没惊动家里的什么人。而李博自己家里,也就他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回了市区,外婆则跟着周围几个邻居去打扑克。\n “家里就你一个人?”李小燕忙活着给刘记者倒水,从厨房拎了一瓶开水,顺便拉住李博交代一下,采访时该怎么说。\n 她终归是个助理,要替老板安排好一切疏漏。\n “对。”\n “等下多谈《动物管理局》的内容,私底下的新闻,要注意不要说太多,特别是负面的东西最好不要说,多说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有利于营造你个人形象的新闻。一些你觉得拿不准的,多想一想,不要急着去回答。”\n 李小燕说的内容,李博自然了解,三十来岁的大叔了都,分得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嗯,我知道了。”\n 给记者泡好茶,没多少废话,采访直接开始。\n 刘记者是有备而来,从文件夹里掏出采访稿,看了一眼,说:“港台作家写的小说在大陆很受欢迎,电视上也三番五次翻拍武侠作品,不过在大陆,比较杰出的新生代作家还很少,在这批人中你是佼佼者。”\n 面对这种比较正式、严肃的采访,李博也收起了自己浮夸的一面,回答的很认真:“算是先行者吧,在我们大陆这边我写仙侠类小说相对而言可以说是先行者了,之前这边没有写仙侠类小说的土壤,写出来了也没有地方发表。”\n “你至今写了两部小说,《诛仙》、《动物管理局》,都已经出版了,在市场上的反响很好。”\n “对,写了两部,有快两百二十多万字了,出版的成绩还可以。”\n “如果我没记错,你今年才十七岁?”\n “十七周岁。”\n “十七岁的作家,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能说说你的写作天赋是怎么来的吗,是天生的还是跟生活环境有关系?”\n 跟重生有关系,但这不能说。\n 李博想了想说:“都有关系吧,很小时候就接触了小说这类充满了想象力的文创作品,同样我也很喜欢看那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就比如我也跟大多数喜欢武侠小说的人一样有过一种江湖梦。后来上学了因为对语文这一块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写作,喜欢去构思理想世界。兴趣跟想法的两相结合,最终促使我对这一块投入比较大。”\n “有人评价说,你是大陆小说的标志人物,同时你的小说有自成一派的风格,在写小说这条路上,谁给你的启发比较大?”\n “我看书很杂的,许多小说作品对我多多少少都有影响。”李博回答,影响他最大的当然是前世那些出名的网络小说神级作家,但
第91章 人与自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