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章 萧忆雪(四更)[1/2页]

天道鼎 纸笔余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忆雪?”
      李彦明放下手中的书卷,抬首望了一眼满脸疑惑的徐天,随即低头沉思。
      徐天今日终是想起明天还要应邀太明湖,便来拜访李彦明,顺带问他是否知晓这么一个人。
      片刻,他终是摇了摇头。
      “虽说我自幼在青阳城长大,但城内人口不下十几万,便是真有这么一个人,我不知晓也很平常。”
      徐天见李彦明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也只好叹了口气。
      若不知晓那发帖之人的底细,以他谨慎的性格,为防不测,自是不会冒然前去了。
      “还有,那位送帖的姑娘说,别人都称她家小姐为萧大家。”
      徐天想起什么,又补充到。
      李彦明一听,却是神色微变,随即起身满脸急切地问道:“萧大家,可是教司坊的玉伶萧大家吗?”
      徐天无奈地回道:“是不是教司坊的人我不知晓,书帖上也只有名字罢了。”
      “那应该错不了了,众人只知萧大家,却鲜有人能知晓其芳名。这位萧姑娘居然肯将名讳留下,想来与徐师弟你关系不浅。”
      李彦明说着,眼神颇为复杂地看了徐天一眼。
      “但我确实不认识这位萧姑娘啊……”徐天嘴上如此回到,但心中却盘活开来。
      教司坊……玉伶……,莫非是那晚赴宴时弹琴的面纱女子?是了,那女子临走时还问过自己的名字……那她突然邀自己,究竟又是所为何事……
      “徐师弟,你当真与那萧姑娘不熟?”
      正待徐天低头遐思之际,李彦明又忍不住发问。
      见徐天还是摇头,李彦明也是满腹疑惑。
      接着,李彦明便与他谈了些关于这位萧大家之事。
      据说,这位萧姑娘年不过双十,但琴棋书画,无不精绝,甚至堪称一方大家。
      此女好吟诗游玩,若在兴上,或抚琴一曲,或作画一幅,或翩翩起舞……无不艳压群芳,令人叹服。
      她来青阳城仅仅三年不到,但萧大家芳名却已远扬。其虽在教司坊,但就凭玉伶的身份,便没有几人能得罪于她。
      她还会举办诗会,只邀其认可之人,旁人便是想参与其中,也无计可施。
      萧大家所办诗会,不少所谓的才子俊杰便是挤破头皮也想着求得一封入门帖。得邀之人,无不以此为傲者,此事亦传为一时佳话。
      “若是得了请帖,又不去赴约会如何?”徐天听完李彦明所述,兀然冒出一句。
      “徐师弟你不会是不想去吧?”李彦明用古怪的眼神看着徐天问到。
      徐天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他确有此打算。毕竟他与那萧大家素不相识,如今突然受邀,究竟是福是祸还是难料。
      在未曾知晓对方企图之前,徐天觉得还是谨慎一些好。
      “放心吧,既然那萧大家与给邀帖,应当并无恶意。我听说这位萧姑娘虽说性子冷了些,但也不是什么不讲理之人。”
      似乎是看出了徐天的顾虑,李彦明如是说到。旁人得了萧姑娘的邀帖高兴还来不及呢,可徐兄弟却是视之如烫手山芋。
      徐天干笑一声,既然如此,那便走上一遭,也好看看那萧忆雪有何不凡之处。
      若非这请帖只能本人所用,否则他便转与李彦明了。他在文道之中造诣平平,至于吟诗作对,更不是他所好。
      辞别了李彦明,天色已晚矣。
      回到小院时,安六子已经将晚膳做好。
      安六子别的不说,厨艺倒真是不错。
      据他自己说他爹原是一家酒楼的大厨,自幼随其父学艺。后因边关战乱一家人流散,而他自己随难民流落到南武郡,若非被李家看中收为下人,否则如今能否活命还两说。
      当时徐天听了安六子所述,还颇为感慨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以下人自居,可以把自己当家人处之。
      不过,对于安六子而言,如今的生活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徐天待他不似下人,胜似亲人,为人温和,从不对他使眼色。他只需按时去李家后厨领取食材,替徐天解决一日三餐,以及做些简单的家务便可以了,每月还有十两银子,徐天也是从不拖扣。
      徐天与安六子二人不似主仆,反而有几分亲情所在。
      吃过安六子准备的晚膳后,徐天逗弄了一会呆呆,便又盘腿开始修炼筑道经。
      自从那李轲洵身亡之后,徐天的生活又恢复了开始的忙碌。
      由于徐天已经踏入了天骄弟子之列,所以书院那边只需通过评测便可不必再去。在前

第54章 萧忆雪(四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