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日一逢的大朝会。
寅时
百官便已陆续赶到嘉德殿外等候。
此时天还未亮,周边被宫人掌起一盏盏灯笼,灯光映照下是一张张或疲倦、或面无表情、或有些不耐的脸庞。
这种频繁的朝会也是自从少帝登基后才实施的。
大汉虽然有每日小朝会五日一大朝会的制度,但除了汉武之时还能遵守,其他时期朝会的召开均是不太固定的,特别是灵帝在位时,大小诸事差不多都由大将军与十常侍处理。
而自灵帝驾崩,少帝即位,何太后也知道自己与少帝无甚威望,于是恢复旧制,频繁在百官面前刷存在感,这才有了今日的大朝会。
不过待天色慢慢转亮,参加朝会的百官却发现今日的皇宫有些异样。
往日里稀稀拉拉的皇宫守卫今日却异常密集,而且这些守卫们以前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模样,杵着仪仗用的画戟带着头盔的脑袋就就跟小鸡啄米一样。
而今日,借着稍微有些亮起的天色,细心的官员发现,今日的守卫们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而且手中也不再是那华而不实的画戟,而换成了寒光闪闪的铁矛。
一时间嘉德殿前,百官们不由得议论纷纷,都在猜测今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莫非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人群中,太傅袁槐、太尉袁逢却并未参与讨论,匿在人群中,两人互相对望了一眼,暗暗的点了下头,只是微微有些颤抖的双手显示出两人此刻心中激动的心情。
而此时的皇宫外,西凉军在诸位将领的指挥下以皇宫四个大门为中心将这其封锁的密不透风。
在每座宫门外分别驻守了一万兵马,四门之间有哨骑来回通信,以通传各门有无敌军袭击。
从北军军营到皇宫间,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自然惊扰了沿途居住的百姓们。
听着穿透门窗传来的马蹄声和军队经过时整齐的脚步声,从睡梦中惊醒的百姓们都仿佛回到了大将军被杀的那一天。
窝在床榻上不敢动的百姓们一边捂着自己的嘴巴,一边捂着自家孩童的嘴巴,避免引起过往军队的注意,引来杀身之祸。
宫外的动静也逐渐引起了一些耳力比较好的官员们注意,进而又引起了一阵的骚乱。
而就在百官对今日之事做出一个又一个的猜测时。
从不远处的台阶上,逐渐走来两人,当前一人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抄飞燕,走及奔马,正是如今的持金吾董卓。
而其身后却是一员威猛将领,在其身后一言不发的跟随着。分明也是要一起参加朝会。
“那将领是何人,怎如此不知规矩,朝会也是这般无名之人能参加的?”
“倒是没见过这人,不过看来是那西凉董卓的属下。”
“别管啦,今天这情势不明,还是莫要招惹是非了。”
“正是,正是”
朝臣们议论一阵后便都闭上了嘴巴。就算一些大汉肱骨老臣,见今日的情况,也是压下怒火,继续观察下情况。
待二人走近,挡在前面的朝臣,纷纷避让。都不想直面这势力滔天的北军统帅。
董卓放肆大笑着,走到百官的最前方站定。
就在这时,宣告朝会开始的钟罄之音传来,接着便是黄门嘹亮的声音:
\"卯正到,诸臣进殿......\"
董卓大袖一挥,穿着鞋子,腰间悬着佩剑便径自踏入殿中,正在按次序脱鞋摆放的官员们,见他跋扈的模样,皆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董卓身后的华雄,一脚踹开要自己拖鞋的小黄门,提着长刀便跟了上去。
这时在殿内无数灯火的照耀下,已有官员认出此人便是董卓麾下头号大将华雄。
人的名树得影,董卓麾下近十万(外人看来)兵马,华雄能稳稳坐定头号武将的交椅,足见其人战力超群,而今日皇宫内的北军守卫明显远多于平日,一时间竟也无人敢于上前质问华雄。
华雄面对百官的指指点点,却不以为意,施施然的立于董卓身后,一柄长刀斜拖于地面,双眼不时扫过大殿,随时准备着斩杀主公欲杀之人。
不提嘉德殿内此时剑拔弩张的情景,西园军营内,吕布此时被侍卫喊醒,告知营门外有一人自称有天大的事情要当面告知吕布。
令侍卫将那人带至厅内,自己随意用冷水抹了把脸,便来到中厅。
很是意外,前来之人竟然是袁绍派来的。
 
第51章 朝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