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挤进来的。科研组本来不缺资料整理人员,他明显是拿来凑数的。日后我也经常拿这个事情去寻开心。而后来的科研成果既让他脱颖而出,也让我的能量物质理论得以被推广。双赢得局面既满足了我对被认可的渴望,也满足了他对利益的需求。
公元2012年10月,发现光照下的pn结空穴数和光照强度成指数分布。拟态下不同类型的光源在同一光照强度下,空穴数不同。
公元2012年11月,在我提出的实验方案中,发现光源更换后pn结的空穴数会增加和减少。后续试验让光再pn结上产生足够空穴a,然后向pn结施加反向电压,导致空穴数量增加达到数值a。去除反向电压,观测pn结空穴数量近似为aa。静置更换指向光源,发现空穴数量逐渐为零。
公元2012年12月,经过将近30000次实验,证明光物质理论成立。即光可以产生物质——电子(后来发现电子也是不存在的)。这个光物质转化过程与光强度和光波长(后来证实波动性理论也是不存在的)有关,此关系满足质能方程e=mc2。就此我获得了光物质理论,而林大凡则是研发了多层渐变色硅晶体,用以分级吸收不同色光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了光利用率从6%达到17.8%的飞跃。
公元2013年3月,我的《光物质理论》正式被m国物理学会认可,比出版于6月的《世界物理》杂志。同年12月我被受邀参加w市的第一个兆伏特光电计划的规划工作,项目总策划人则是林大凡。
公元2014年6月,兆伏特光电计划正式启动。我便开始了我的下个研究课题,能量辐射理论。
岌岌无名时结伴而行,功成名就后渐行渐远。李白描述的侠客行,意境也不过如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那个时代我和林大凡或许都是幸运的,我的想象空间和他的辛勤努力都最终有所回报。而那时的大多数人则是一辈子怀揣梦想却没有为他跨出一步。
【作者题外话】:记忆020系列小说第一部《科技洪灾》,欢迎阅读。
光物质理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