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醒出乎众人意料的提议说,“可否一观此人的科考文章?”
皇上应允,高公公便率一队禁军出发,等他将东西取来,方醒才有些傻眼,说古苍国科举严谨,偏出了个王杰心这样的状元,说不严谨,又居然有这么多的考试内容!
古书,诗赋,律令,政论,策论,书法,墨义,帖经,算术..
高公公将一摞考卷呈给方醒,方醒只面无表情的看着他,有一种被骂的感觉..这她能懂?
“请状元和榜眼先行审阅..”方醒向侧后方挑了挑下巴,高公公仿佛偷笑来着,走到于远帆跟前,还未开口,王杰心已经快速过来劈手抽走几页纸,高公公留意看到,选的是律令和书法,于远帆则直接拿了上面的策论,捧在手里,就着光线静静瞻阅..
剩下的便两三人一堆对着张试卷审查,王杰心慌张的转动眼珠,偷瞄了一眼周围,突然发现于远帆皱起眉头走过来瞟了一眼他手里的书法试卷,王杰心当时吓得浑身一僵,手指紧紧绞着纸张,差点就抠破了..
方醒嘴角隐着一抹邪恶的笑意,她先留意王杰心,而后瞧了瞧太子,发现白昱祁的目光也在紧盯王杰心,看来,太子不知道的事,被白昱祁发现了。
“如何?”良久,皇上放下手中的一篇诗赋,不得不说,一甲实至名归,有时候学问不能代表品性。
众人微微摇头,交还试卷,吏部常尚书暂时安全..倒是于远帆,有些困惑的样子,走到大理寺卿旁边说了什么,才道,“禀皇上,此人在大理寺写了认罪书,字迹完全对不上。”
热血沸腾,这个词用来形容这两日的古苍上下简直不能再过形象,皇上在全国颁了圣旨,命年节前后上任的这批知县,统统卸职入京,由皇上亲自把关,再行分配到各地。
这一重大抉择令全国百姓震惊不已,一个小小的知县,最高不过六品,皇上却能为了他的子民费这样的心思,如何让人不加以感动,不心悦臣服..
倒是太子替王杰心做了解释,坐在太子下方的白昱祁闪过嘲弄的神色,方醒心中暗暗笑了一声,低下头喝茶,仿佛没看见一般。太子如今还未得知王杰心倒戈一事,这个东宫储君未免做的太过高枕无忧。
方醒起身拱手淡淡的回话,今日御书房她坐在太子的对面,白昱祁的地位已然矮了她一截,连带着右相及左相等重臣,都要在方醒之后排着位子坐,当真令人诧异,若不是方醒有些真材实料,那些顽固不化的老臣,可真要呐喊一句,古苍这是要亡啊...
“刑部侍郎王杰心王大人觐见。”
“臣王杰心,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恕罪,臣来迟了。”
皇上略有不满的挥挥手,王杰心拱着腰起身,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珠,坐到了最末的椅子上,对面坐着于远帆,今日来的都是朝中一品大员,连几部尚书都未曾传召,却将他二人唤来了。
“右相,你接着上回说。”
“是,臣以为,科举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纰漏,监管徇私..守卫搜查不够严谨等,以后需得加以改善...”
众人皆是认真的听着右相的意见,皇上听了也是连连点头,只有方醒完全像个没事人一般,双眼淡淡的看着脚上的靴子,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是空气,或者她也是空气..
“老臣以为应改良殿试,由皇上一同批阅答卷更为谨慎。”
“这也是个不错的提议。”
左相松了口气坐回椅子上,皇上又先后问询太子等人的意见,看来这次当真是铁了心的要整肃科举了,只方醒听了半天,觉得这一屋子的人根本没有说到源头上,且每个人讲的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冲突了自己,或得罪了谁。
“王卿,你可有何见解?”
“啊?臣以为..臣以为可加重对徇私舞弊者的惩治...”
王杰心眼神飘忽,面有难色,脸上的表情实在精彩的不得了,太子隐隐闪过一抹担忧,看来是晓得,而白昱祁仰着下巴扯了扯嘴角,王杰心半路投诚,可到底有何真凭实学,想来他也看得出。
“那王卿以为该当如何惩治?”
“臣..臣以为对待不同的程度应当区别处置..”
于远帆不解的盯着王杰心,以他之见,王杰心不该说出这种圆滑取巧的中庸之言,想那科考文章内的激昂之语,一直影响到他至今,可惜皇上没有给他机会,未曾唤他开口作答。
“那过几日的复考,各位有何意见?”
“回皇上,臣以为将考点设在麟德殿,足以体现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不妥不妥,臣以为还是在贡院考试更为正统。”
“下官不这般想...”
方醒将御书房内的情况,尽收眼底,嘴角扬起一抹嘲讽的笑意,都眼下这般光景了,有些人还想着利用此次的复考得获余利,都争着想要负责此事,或分一杯羹..
“好了,吵什么,太子你说..”
“儿臣以为,还是以考卷内容为重点..”
皇上闻言点了点头,冲着太子随和的笑了,这种笑不同于
116 整肃科举修改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