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朝堂各个大佬没想到的是,温体仁居然走的这么快,前一天刚说的事,第二天他就急急忙忙到南京赴任了。
在很多大佬的看来,温体仁这是完了,以后就算他被重新调回北京启用,也落后竞争对手一大截,入阁的希望微乎其微。
只有温体仁本人不那么觉得,这是他跟皇帝的交易,你们这边老傻子,看不懂,可怜的是你们!
为什么说是交易呢?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温体仁去做这个事呢?仅仅因为一事不劳二主?
当然不是了,这个不是主要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温体仁确实是有能力的,他不像他的老对手周延儒,只会党争,温大才子不是白叫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温体仁是江浙人,他在江浙的影响力可不是一般的小,温大才子之名,也是他在江浙地区的雅称,可见这个老货就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
而南京在哪里?这个时期虽然叫南直隶,但还是属于江浙的势力范围,有他在江浙地区的影响力,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很多,比如造船要大量的木材,大量能工巧匠。
这些都掌握在谁手里?还不是江浙那帮地主商人,他温大才子的面子,谁不得给三分,并且官员家族经商很常见,温体仁可以以家族的名义做这些事。
而温体仁的家族也不是什么简单家族,算得上江浙地区老牌势力了,就拿温体仁的先祖温祥卿来说,朱元璋时期,就曾经官至兵部尚书,而后两百多年,温家世世代代都是当地乡绅,这是周延儒比不了的。
当然比在江浙家族实力的大佬,很多都比温体仁强,但是他们都是站在对立面的,跟温体仁这个可以争取到的,不一样,要是其他大臣,崇祯把想法一说,不用一天就满朝皆知了,然后大家一同来抵制皇帝。
所以这些崇祯和温体仁都很默契,想要入阁,必须拿点东西来换,那就是用个人和家族的影响力帮皇帝完成这件事。
温体仁出城时,没有一个人来送,不是他人处得不咋地,而是那些官员都被英烈殿给吸引过去了,谁还有空理他呀。
再说了朝堂上,就是讲利益的,现在你温体仁都基本凉凉了,更加没有人来理他了,这叫一个人走茶凉啊。
不过这样也好,不然有些官员就会发现,温体仁去南京上任,带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多啊,很多是科学院的工匠,甚至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夷人,还有那几十车什么玩意,车辙印怎么这么深?银子?那温体仁贪的可够多了。
队伍后面确实是几十车银子,白花花那种,崇祯担心在江浙地区,华夏币没有推广得很好,那些商人或许不认账,前期只好给温体仁准备现银。
只要温体仁离开北京境内,其他人就别想发现什么端倪,因为他不走陆路,而是从天津离开,走水路,那艘他从佛郎机人那里骗来的盖伦船,可还在袁可立手里呢。
这次必须从那老家伙手里把船带走,之前刚得到这个船时,袁可立恨不得天天睡在上面,大宝贝啊,要是他的北海军的战船全是这种,这海上谁是他的对手?倭寇?海盗?壕州的夷人?通通去死!
、、、、、、
很快温体仁一行人就到了天
第245章 英烈殿开祭大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