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尼古拉二世现在感到很苦恼。
      其一是因为帝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大有将手伸到欧洲的态势。
      自己的这个好妹夫虽然在联姻婚约定下之后,便没有表现出对沙俄的强烈攻击性,并且开放了许多官方的贸易项目。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帝国公约西扩,一共三条路可选:西伯利亚,中亚各国和天竺。
      中亚有一个帝国坟场阿富汗拦着,秦牧一直小心对付,避免引发军事冲突被拖入治安战。
      天竺方向要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后勤部队绝对要骂娘的,这一点也不太现实。
      看来看去,大片高原和平原,还有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大动脉的西伯利亚正好合适。
      而沙俄在世界大战中又属于被动挨打的那个,秦牧早晚会拿他开刀。
      这个原因倒还是其次。
      让他苦恼不已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十一月初,沙俄军队应英法的呼吁,为减轻西线战场的压力,在维尔纽斯地区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攻势。
      然而短短几天,沙俄军队就被严阵以待的德奥联军一脚踢了回来,并付出了五倍于德奥联军的伤亡。
      攻击惨败之后,沙俄第八集团军中的一个步兵军军长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向沙俄最高司令部呈递了他的作战计划。
      即从加里西亚向这一线的奥匈军队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
      这个攻击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减轻部分英法联军在西线战场上的压力,并尽可能地尝试在这次是攻势中彻底将奥匈帝国击败。
      这计划很大胆,由他一个军长提出来多少是有点越俎代庖了。
      但尼古拉二世对这计划却很欣赏。
      即使沙俄军队总司令阿列克谢·埃弗特上将一向奉行抵御性战略,就连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都不看好这一计划,布鲁西洛夫还是得到了沙皇的批准,得以将这项作战计划付诸实践。
      沙俄集结了西南方面军下辖的四个集团军,近六十万人,拥有各类火炮近两千门以及三百辆坦克,由提出计划的布鲁西洛夫担任战役指挥。
      布鲁西洛夫下令第八集团军在二十一公里宽正面战线上实施主攻,其他各集团军分别选择数个突破地段采取行动,在长达四百五十公里宽的战线上多点突破,以便使敌军难以判断主攻方向,无法向主攻方向输送兵力。
      这场战役准备极为周密、隐蔽,所有人都对布鲁西洛夫抱有极大的期望。
      沙俄军队于十一月四日正式发动大规模攻势。
      在吸取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经验教训之后,布鲁西洛夫没有采取惯常的全日持久性炮轰,而是以短促却精确的火炮弹幕针对着整条奥匈防线。
      因为前者虽然破坏性更大,但却往往能给予守方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整备并暂时撤出前方的堑壕。
      而且还会将战场破坏得令攻方寸步难移。
      奥匈军队本来战斗力就不强,面对这种针对性的战术就变得更加脆弱。
      这条防线就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绳子,沙

第216章 沙皇的苦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