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二是苏军充分发挥了运动战的精髓,利用同盟国军队突破能力虽强,但是机动性相对较差的特点,以袭扰战的方式迫使同盟国军队后撤。
      这几天的战斗,让乌里扬诺夫认识到,战争不是一成不变的蹲坑阵地战,不是在一条战线互相推进与防守。
      战争的艺术有很多,至少秦牧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很多。
      同盟国与帝国公约组织对峙到现在,仍没有个结果,而接下来的一场战役,为结果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十月三日,白卫军集中主要力量约二十万人,由科尔尼洛夫指挥,围攻喀山。
      而喀山的苏军守军只有四万余人。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勃朗施坦亲自到喀山指挥作战,并且对喀山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动员了超过五万的民兵和近十万的工人。
      民兵们在四处巡逻,袭扰白卫军的补给线和小部队,工人们则抓紧时间在喀山前线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勃朗施坦不求能够扛得住白卫军的猛攻并寻求反击。
      只要坚守喀山到十一月份,随着寒冷的冬天来临,白卫军的突破能力也将大打折扣,从而不得不选择撤退。
      十月三日下午,白卫军发动了第一次试探性攻击,数千人的兵力强渡伏尔加河,向喀山外围阵地冲去。
      渡河的部队被苏军击于半渡,由于敌人只是试探性攻击,苏军只暴露了少部分火力便将其击退。
      此时拂晓,在调制能了部署之后,白卫军集结上万人发动攻势,子弹和炮弹砸在伏尔加河的上,激起一道又一道的水柱。
      战斗打响不久,就有许多白军士兵被击中掉进河里。
      但白军的火力同样猛烈,一度打得对岸的苏军抬不起头来。
      一万多人强渡伏尔加河,最终渡过河的只有一半的士兵。
      双方打得异常激烈,过河的白军与苏军拼命争夺阵地。
      在苏军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之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白军的进攻,将敌军的步兵死死地压制在岸边。
      战斗从拂晓打到了中午仍不分胜负。
      正在前线打得异常激烈,无暇他顾之时,白军后方却传来了败报。
      \"将军!我军侧翼遭到敌军装甲部队攻击,损失惨重,请求支援!\"
      而发动这次袭击的,正式帝国志愿部队第二十八军的一个师。
      这个师本来在喀山城内驻防,并不负责伏尔加河河岸一带一路防务。
      陆建章作为指挥官,抓住了这个时机,绕开激烈的正面战场,以极强的突破能力,如同一把尖刀般狠狠地刺进了敌军的右翼防线。
      白军装甲力量本就不足,遑论与帝国国防军的装甲部队对抗,顷刻间便人间蒸发。
      科尔尼洛夫紧急下令投入预备队阻拦敌军,但是预备队在尚未建立防御之前就被国防军冲散。
      第二十八军的一个师追着十几万白军打,几乎将白军主力打穿!
      直到科尔尼洛夫带着督战队亲临前线督战,集结了超过八万人的防御部队后才将国防军这个师击退。
      陆建章一边后撤,一边清点战果。
      这次突击,保守估计给敌人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缴获枪支弹药无算。
      装甲摩托化部队的突进给了勃朗施坦极大的震撼,一个关于闪电战的雏形已经在他的脑海中被构思出来。

第282章 喀山战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