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老公我地点子还不错吧?”
看到臭小子这么开心。李家姊妹到是很喜欢这样地阿豆。怎么说来着?总归要比那种态度淡淡不拘言笑地家伙强吧?说实话。李家姊妹对于修炼一直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地小小抵触。生怕阿豆地修为高了之后。也会出现情绪上地变化。
比如老道和叔祖他们,修为是够高了,但他们那种不冷不热的情绪,李家姊妹就很不喜欢。
说到这里,李家姊妹确实有点冤枉老道和叔祖了,天知道,他们只在对着李家姊妹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平常的时候,完全就是两样。主要是两位老头想在徒弟(徒孙)媳妇有个做长辈的样子,可说是迫不得已才那么做的,要是知道李家姊妹会那么想的话,估计俩老头早就恢复玩闹的本性了?!
竹香囊的销售势头,不是一般的猛,可惜出口的东西就那么多,数十个国家随便分分,老早就没有了。知道消息晚了的顾客,只能眼巴巴的等着下一批的货物。
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阿豆他们不但没有加大生产,反而是把一部分的竹香囊给库存了起来。不但如此,他们还把竹香囊的销售形式,从代销改为了先预付货款,然后再提货的方式,这一进一出的,短期内的利润,可说是成倍的增加了。
要不是阿豆不允许林刚插手,说不得这家伙就要在竹香囊的销售上横敲一笔了,不是敲阿豆老大的竹杠,而是敲顾客们的竹杠。谁叫现在有很多商场,都在求着林刚把竹香囊的特许销售权交给他们呢?倒不是阿豆有什么意见,而是李家姊妹以及方丽她们有着自己的做法,那就是把凉席搭配在竹香囊的供应之中,也就是说,只有销售完了一定的凉席份额之后,才能配给到一定数额的竹香囊。
如此一来,凉席的销售数量,也就不可避免的直线上升了。
有时候,一件东西放在商场卖,本身的品质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得看商场的重视以及广告程度。一旦被商场看重了,哪怕再滞销的产品,照样能卖得热火朝天。就这样,原本是凉席销售的淡季,被商场重视之后,直接转变成了旺季。
顺理成章的,竹香囊的销售权也被交给了各大商场,不是阿豆不想在诊所集团的中药护理专柜进行销售,而是想要成立单独的竹产品专柜。
到了这个时候,青龙乡这边的竹子加工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销售的产量了,考虑到当地的生态平衡,阿豆并没有及时的加大产量,反而维持着一个中等水平的生产量。求大于供,引发的后果就是销售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国内卖五十人民币左右的凉席,到了国外后,价格直接上涨到了一百多美圆,有的黑心商场,甚至直接定了数百美元的价格,居然还能卖得脱销?!
当然了,出口的凉席,多半是雕刻有图案的,算成本的话,还得算上手工雕刻这一项,即便这样,它的成本也不会离谱到哪里去。
竹香囊以及凉席的出口,最直接的受益人,还要数当地的村民们,除了工人之外,竹材的收购以及雕刻,都能为当地的闲置劳动力带来利益。就拿雕刻来说,复杂的有难度的图案,一般人确实雕刻不出来,但是简单的图案,却是谁都能雕刻的,只要经过短暂的练习,就能雕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来了。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熟能生巧嘛!
别小看这样的活,勤快点的话,几乎能达到竹子加工厂普通工人的月收入,至于那些手艺好的雕刻艺人,竹子加工厂不求他们快,只求他们雕刻得再精细一点,越是精细的作品,就越能得到竹子厂的额外奖励。其实,这些雕刻艺人每雕刻一件产品,除了议定的酬劳外,总归是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区别只在多少而已。
在阿豆的指点下,经过雕刻艺人加工的产品,不管是凉席还是竹香囊,都能在国外卖出大价钱来。竹香囊就不用说了,最离谱的,还要数手工雕刻的凉席,最贵的一种,居然卖出了数万美圆的价格,实是叫人想不到啊想不到!
销售的同时,手工雕刻的长广告也已经拍摄完成了,广告并没有拿去电视台播放,而是放在了商场的专柜内,长达几个小时的雕刻广告,最直接的体现出了雕刻艺人们的辛苦。有了这样的活广告,再有了商场的重视,来自青龙乡竹制品的热销,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十九卷 势不可挡第五十章 前景看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