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做了和尚的朱重八并没有真的到寺院里去,因为他太小了,还没断奶呢,于是就继续留在了父母身边。
慢慢地,重八长大了。重八从小就表现出一股伶俐劲,能说会道,很讨父母的喜爱。
朱五四见小儿子聪明伶俐很高兴,就暗中盘算着送重八去私塾念书。那时候家里的生活还算过得去,虽然紧紧巴巴的,但还不至于饿肚子。
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朱五四把重八送到了学堂。
如果单以学习成绩论的话,重八算不上是个好学生,虽然不是末尾垫底的,但也并不拔尖。
相反的,在调皮捣蛋方面,重八却颇有些领袖的风范。当然,老师们并不讨厌重八,因为重八虽然调皮,但是很有分寸,他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也就是说,重八是个有原则的人,至少可以说他是个有底线的人。
有原则、有底线,这很重要,在朱重八今后的人生路途中,这个特点无数次的帮助他度过难关,走向成功。
成天混在私塾里的日子重八并没有过太久,他辍学了。因为家里实在是供不了他了。
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是极其脆弱的,从温饱到赤贫可能只是需要老天三个月不下雨就可以了。
朱五四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也要看天吃饭。当老天爷不帮忙的时候,让家里人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工程,上学的事情只能往后排了。
如果要为普通农民朱五四另找一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可怜。
其实朱五四祖上并不农民,而是淘金户。
所谓淘金户就是给国家淘金子的人家,这样的人家不用像农民那样给国家交税,给地主交租。
但是大家听到不用交税交租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你得给国家交金子。可是金子哪那么好淘。而且金子又不是哪个地方都有的。于是淘金户就想了个办法,我还是当农民吧,从地里弄点粮食,然后换成金子,交给国家,这样也能过活,朱五四的祖上就是这样。再后来,实在是交不起了,得点粮食,吃饭都不够,哪还有闲余去换金子?怎么办?只好跑了,跑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开始当起了职业
第三章 出自赤贫农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