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贵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在他治理下的山东局面很快就稳定了下来,成为了起义军一块重要的根据地。
就在山东局势大好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人,一个专门找麻烦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均用,不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赵均用。
我们知道赵均用本来是和彭大驻扎在濠州一带的,后来彭大死了,剩下赵均用一个人。赵均用当时就经常给朱元璋找麻烦,等到朱元璋自己出去独立发展了,赵均用也守不住濠州那一亩三分地,被元军打的受不了了,就只好到处跑。
朱元璋那里他是不能去的。
你本来是一个大老板,后来落魄了,让你跑到自己以前员工的手底下干活,你能拉得下脸啊!
赵均用拉不下脸,好在他也不是没有去处。因为赵均用这支队伍和朱元璋一样,名义上都是属于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于是赵均用就跑去找了韩林儿的另一个部下,驻扎在山东的毛贵。
当年给朱元璋找麻烦的赵均用到了山东接着给毛贵找麻烦。
我们说毛贵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不仅指的是军事能力,还包括政治能力。
毛贵很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他知道要治理好一个地方光靠有兵有枪是不够的,还得有人。于是他重用元朝的官吏做官,而且还吸收接纳地方上的地主武装充实自己的队伍。
而这一切对于赵均用来说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赵均用虽然能力不强,眼光不远,但是脾气极大,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元朝政府,顺带也就痛恨与元朝政府相关的一切人和事。
赵均用看到毛贵与元朝的官员和地主武装走的那么近,心里极为不满,居然动了杀机。他趁毛贵不防备,居然搞突然袭击,杀害了毛贵。
毛贵被杀害,他手下的部将续继祖不干了,带着兵就回来把赵均用砍了。
失去了毛贵的山东红巾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人心很快就散了。
我们都知道的道理是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山东的局势逐渐混乱起来。
元朝政府本来被红巾军搞得头昏脑涨,现在一看,红巾军居然自己闹腾起来了,于是就抓住这个机会进兵山东,他们这个时候的统帅是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一面挥兵攻打红巾军,一面诱使之前向红巾军投降的地主武装反叛。
就这样,山东很快就就被元朝政府重新占领了。
察罕帖木儿继续挥兵南下,直逼宋的都城汴梁,韩林儿没有办法只好逃跑,来到了安丰。
我们说山东的毛贵虽然不在了,但韩林儿手下不是还有一员更有名的大将刘福通吗?刘福通现在干嘛去了?
别提了,刘福通现在也很痛苦,因为他的部队早就没得差不多了。
我们知道小明王韩林儿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但也仅限于名义上,实际上掌握最高的权力的就是刘福通。
刘福通是最早起义的红巾军将领,是革命先驱。他也很能带兵打仗,但也仅限于带兵打仗而已。
简单说他是个将才,但不是个帅才。你让他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让他进行军事上的整体规划,他的不足就会暴露无遗。
虽然刘福通能够带兵占领很多城池,但是却缺乏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对于在外带兵打仗的将领,刘福通一直是以兄弟相称,讲的都是哥们义气,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他的这些哥们儿往往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根本不听统一的号令。
这样的队伍可以闹出一时的动静,但是必然长远不了。
很快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互相残杀,一些主要的将领都死于内斗之中。剩下的不多的将领也被察罕帖木儿和另外一位元军将领孛罗帖木儿打垮了。
到最后,就只剩下了山东毛贵这支部队。
现在毛贵这支部队也没了。
如果北方韩林儿的部队彻底被扫清,那下一步元军要对付的肯定就是他朱元璋了。
朱元璋得想个办法了。
现在可还不是跟元朝正面对抗的好时机啊。自己刚刚和陈友谅大战一场,虽然是胜了的,但是自己的实力也确实折损不少。
而且如果自己真的跟元朝开战,陈友谅必然趁机来袭,那个时候自己腹背受敌,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于是朱元璋就找来刘基商量到底该怎么办。
第四十三章 韩林儿告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