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朱元璋最终给出了解决方案。
朱元璋的解决方案让大家大吃一惊,因为朱元璋的方案叫投降。
当然是假投降。
朱元璋的想法是先稳住北方的元军,集中精力对付自己身边的两个敌人,等到彻底肃清自己身边的敌人,再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对付元军。
这就是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抓住重点。
按说跟元朝的矛盾才应该算是主要矛盾,毕竟元朝才是朱元璋真正的敌人。
其实,对于朱元璋来说不是的。
朱元璋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打败元朝,而是建立新朝。所以朱元璋的主要矛盾是那些能够跟他争天下的人,现阶段来看也就是陈友谅和张士诚。
元朝天命已尽,已是将死之身,所以元朝不是现在的主要矛盾。
既然不是主要矛盾,那就可以先放一放。
于是朱元璋就给当时元军的统帅察罕帖木儿写信,说是要跟他通好,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想要投降的意思。
察罕帖木儿把朱元璋的求和信交到了朝廷。
朝廷当然很高兴,毕竟这几年朱元璋也算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了,已经成功的引起了元朝政府的注意,只是政府还没有精力去收拾他而已。
现在朱元璋居然主动求和,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元顺帝下达圣旨,同意朱元璋的求和,并册封他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为了表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元朝政府还特意派出了高级官员作为代表到朱元璋处宣旨。
这个高级官员叫张昶,是当时元朝政府的户部尚书,国家财政部部长。
张昶带着诏书,带着礼物,避开了激战正酣的陆路,通过水路来到了江南方国珍的地盘。
不用说,方国珍同志这段时间肯定是又处于投降阶段了。
张昶虽然是带着和平使命来的,但当时毕竟和朱元璋还是处于对立状态。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张昶也不好直接就到朱元璋的地盘上去。
张昶到了方国珍那里以后,只好先在那里等着。
方国珍派人通知了朱元璋。
然而就是等着,一直等着,过了好久,朱元璋那里都毫无动静。
方国珍以为朱元璋没有接到自己的通知,就又派人去。
朱元璋那里还是没有动静。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张昶来了,他早就知道了。但他没想到的是张昶来的这么快。
其实,朱元璋所谓的求和,也就是想拖延拖延,用个缓兵之计。
朱元璋本来的想法是,既然是投降,怎么还不得谈个判,双方各自讲讲条件啥的,你来我往的这样拖他个一年半载,到时候看看形势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所以,朱元璋的心里根本没有真的想过投降。
没想到政府这么实在,什么条件都不讲,直接就同意了。
既然政府不想拖,那就只好他自己拖了。
第四十四章 朱元璋也投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