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五章 安丰之围——谁更厚黑?[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讨好的事呢!”刘基有些激动了。
      朱元璋来了兴致了,因为他等的就是这些话。他就是要让刘基把这些话说出来,看看刘基的功力到底有多么深厚。
      战略上的事情,朱元璋会不懂吗?
      当然不会,朱元璋比刘基更了解陈友谅,他很清楚只要他敢出兵安丰,陈友谅必然来攻。在战略这一点上,他的意见和刘基是一样的。
      两人的不同在于政治策略。
      韩林儿是个累赘,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所以刘基主张不管他,最好是让张士诚把他干掉。因为韩林儿在一天,朱元璋就不能当皇帝,就不能走上最高领导岗位。
      如果到了朱元璋要当皇帝那天,韩林儿还在的话,那还得朱元璋自己想办法把他除掉。
      弑主篡逆,这样的名声可不好听。
      如果张士诚能把韩林儿给干掉,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腹黑。
      其实这很正常,自古以来,所有的谋士都是这样的。
      而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想到了吗?
      他当然想到了。
      朱元璋除了想到了刘基所能想到的,他还想到了刘基所没有想到的。
      刘基没想到的那部分是人心。
      朱元璋要收揽人心,他的目标不是现在,是将来,不是眼前,是长远。朱元璋必须通过这件事情告诉天下人,他朱元璋有情有义、重恩重德,对待领导、对待战友、对待朋友,他敢于两肋插刀。
      朱元璋要让所有人知道跟着这样的领导有盼头。
      这就是朱元璋的想法,他在政治眼光上明显是要稍高于刘基的。
      当然在腹黑这一点上,他更是高于刘基的,这个在后来处理小明王和那些功臣勋贵的事情上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救安丰,战略上肯定有风险,但政略上却能赢回来很多分,所以朱元璋决定冒这个险。
      同时,通过这件事情,刘基也正式通过了朱元璋的考验。
      第一,刘基是真心为自己的,否则他不会把那么腹黑的观点表达出来;第二,刘基的腹黑水平比起自己来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所以他最终不会构成对自己的威胁。
      从这个时候起,刘基才算真正的成为了朱元璋的心腹。
      没有听从刘基意见的朱元璋带着人去解救安丰了。
      张士诚的军队当然是打不过朱元璋的,朱元璋到了安丰以后很快就击退了吕珍。
      按照刘基当时给出的四种结果,最好的是保得了城但救不了人,最坏的是保不了城,但救得了人。
      而这场战役最终的结果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城保下来了,人也救下来了。小明王韩林儿得救了,但与之前预想稍微不同的是刘福通战死了。这对朱元璋来说,虽然不算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完全可以接受。
      接下来朱元璋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安置小明王了,这也是刘基反对救安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朱元璋既然敢这么干,他当然是有办法的。
      朱元璋没有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而是派人把他安排在了自己的老根据地滁州。
      在滁州,朱元璋为小明王建造了极其豪华的宫殿,而左右侍从全部都换成了自己的人,形为尊崇,实为软禁。
      这就是朱元璋的厚黑学。
      把小明王接来,不仅没有出现刘基担心的那种给自己多找个主子的问题,反而让小明王成了自己手下的一枚棋子。控制了小明王,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东系红巾军的最高话语权。
      这是新时期的曹操啊!
      算下来,这笔买卖赚大了。
      买卖赚了当然是好事,但是这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朱元璋付出的成本就是陈友谅来进攻了。
      这个根本不意外,这是朱元璋和刘基都能预料到的事。
      与刘基仅仅是预料到这种情况不一样的是,朱元璋不仅预料到了,他还做了安排,亲手为陈友谅埋了一颗雷。

第四十五章 安丰之围——谁更厚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