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太湖话谈[1/2页]
无限世界守护者
未巳
汤子澈、舒十七、郭靖三人还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的善举,江湖从此以后少了一个心狠手辣的赤练仙子,多了一个行侠仗义的青莲仙子……
此时汤子澈一行人已经离开了天下闻名的陶都,青山绿水之间掩映着一堆紫砂陶胚,往东而行。
不久汤子澈一行人便来到了太湖边上,那太湖襟带三州,东南之水皆归于此,周行五百里,古称五湖!
汤子澈、舒十七、郭靖三人从未见过如此大水,肩并肩的站立在湖边,只见长天远波,放眼皆碧!
七十二峰苍翠,挺立于三万六千顷波涛之中,三人不禁仰天长啸,感到极喜极乐!
黄蓉与杨念慈并肩站在后面,看着如小孩子又打闹了起来的三人,都不由的会心一笑……
黄蓉看了看正被舒十七和郭靖联手按在水里的汤子澈,又看了看一旁眼神柔情万种的杨念慈,轻轻叹了一口气,暗暗想到:
“我的这个念慈姐姐啊……唉!意中人明明就在身边却没能有勇气说出口……但汤子澈那边又是怎么回事?
以汤子澈的观察力不会看不出来,念慈姐姐喜欢他吧?可汤子澈既然看出来了为何还要装傻?除非……除非……
唉算了,要是汤子澈敢对不起念慈姐姐,我定饶不了他!”
汤子澈一行人找到了湖畔一个小渔村,将马匹寄放在渔家,借了一条小船,汤子澈和舒十七主动担任起了划船的责任,荡桨划入了湖中。
离岸渐行渐远,四望空阔,真是莫知天地之在湖海,还是湖海之在天地……
黄蓉坐在船尾衣襟头发在风中微微摆动,有感而发的说道:“从前范大夫载西施泛于五湖,真是聪明,老死在这里,岂不强于做那劳什子的官吗?”
郭靖不知范大夫的典故,问道:“蓉儿,你讲讲这故事来听吧。”
黄蓉微微一笑,将范蠡怎么助越王勾践报仇复国、怎样功成身退而与西施归隐于太湖的故事说了,又述说伍子胥与文种如何分别为吴王、越王所杀。
郭靖听得发了呆,出了一会神,说道:“范蠡当然聪明,但像伍子胥与文种那样,到死还是为国尽忠,那就更加不易了!”
杨念慈奔波于江湖,也从未听过这等故事,不由的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黄蓉微微一笑,说道:“不错,这叫做‘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
杨念慈问道:“蓉妹妹,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黄蓉道:“国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好男儿大丈夫。”
郭靖眼中光芒万丈,连连点头道:“蓉儿,你怎么想得出这么好的道理出来?”
黄蓉笑道:“啊呦,我想得出,那不变了圣人?这是孔夫子的话,我小时候爹爹教我读的,我爹爹便是‘国无道,至死不变。
那本来是‘强者矫,可是人家反说我爹爹是‘老邪。”
郭靖叹了一口气,说道:“有许许多多事情我老是想不通,要是多读些书,知道圣人说过的道理,一定就会明白啦。”
黄蓉嘻嘻一笑,说道:“那也不尽然,我爹爹常说,大圣人的话,有的对极,有许多不通。我见爹爹读书之时,常说:‘不对,不对,胡说八道,岂有此理!
有时说:‘大圣人,放狗屁!只因为他骂大圣人放狗屁,又说皇帝是王八蛋,人家便叫他‘东邪,难道大圣人和皇帝一定是对的吗?”
杨念慈点了点头,说道:“碰到什么,还是得自己想想,到底对事不对。”
黄蓉又说道:“我花了不少时候去读书,这当儿却在懊恼呢。我若不是样样都想学,磨着爹爹教我读书画画,奇门算数诸般玩意儿。
要是一直专心学武,那咱们还怕什么梅超风、梁老怪、欧阳克,也就不用每一次都是子澈和十七两人前去搏命……”
郭靖也低下头,暗暗的自责:“自己身为大哥每次遭遇强敌,却都要靠着自己的弟弟来度过难关!”
在船头划着桨的汤子澈和舒十七,听着心里一暖,但更多的是内疚,若不是自己的来到,触发了蝴蝶效应,说不定这时候郭靖都已经拜洪七公为师了……
汤子澈和舒十七也不再划桨,坐了回去跟郭靖、黄蓉、杨念慈说说笑笑,任由小舟随风飘行,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岸十余里。
这时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第142章 太湖话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