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和开罗条约组织各国现在也很紧张。
他们敢于直接挑战同盟国的底气在于帝国公约组织的全方面支持。
若秦牧翻脸不认人,把他们卖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因而现在他们是最希望打起来的,只要开战,他们就能够保证帝国公约组织无法抽身离开,更能浑水摸鱼为自己捞取利益。
事情没那么简单,看起来马上就要沸腾起来的世界局势只是浮于表面的东西。
实际上,在同盟国与帝国公约组织的博弈中,双方都清楚,不可能为了老毛子打一场世界大战。
双方都在赌,赌哪一方会先绷不住。
没想到,九月二十二日,米国人最先绷不住了。
这天,米国代表向国联大会递交提案,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提议将土耳其海峡和马尔马拉海非军事化。
这一提案看似是更利于帝国公约组织,因为土耳其海峡的非军事化限制了同盟国海军对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的威慑以及对新俄国的支援能力。
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拉偏架。
土耳其海峡非军事化,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与同盟国的联系就被隔绝了。
而在地中海,帝国海军第四舰队显然还没有压倒同盟国海军的实力,因此在海路上的联通也会被断绝。
失去了帝国公约组织支持的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自然没能力和整个同盟国对抗,届时同盟国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去对付苏俄和那群阿拉伯人。
想想也是,米国人怎么可能会在这种形势下希望和平呢?
这群米国佬巴不得帝国公约组织和同盟国大动干戈,打得你死我活,最好是两败俱伤。
米国佬便可以借此大发战争财并且在两败俱伤之际渔翁得利。
这一提案遭到了贝尔格莱德条约组织各缔约国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反对票占多数的结果被否决,甚至就连同盟国都没同意。
威廉二世认为\"优势在我\",米国佬地这项提案只会引起不必要的变数。
新俄国方面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甚至还以为白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遂大踏步地向苏俄发动进攻。
米国人对于提案通不通过都无所谓,这份提案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是让矛盾更加激烈。
现在,压力来到了乌里扬诺夫这一边。
他想起了曾经读过书那本小册子——《论持久战》。
他开始发动敌后的民众,派遣党内同志到敌军占领区活动。
通过打伏击,炸仓库,扒铁路,刺杀白军军官、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布设虚假地雷标志等等手段,迟滞白军发动攻势的时间。
同时,在前线,乌里扬诺夫与总参谋长勃朗施坦逐一视察重要战线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并提出前线指挥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敌人的漏洞发起反击,而不是死板地按照防守命令钉在阵地上一动不动。
这些手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十月一日,白军多处攻势被迫推迟,发动进攻的几支部队也被纷纷击退。
这段时间内,同盟国军队也发动了局部攻势,但未能取得任何战果。
他们的武器装备优势并不能改变两个事实。
一是同盟国军队为新俄国作战的意愿较低
第282章 喀山战役[1/2页]